搜尋此網誌

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

基督的再來,使我們能有喜樂盼望


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,其光線有醫治之能。(瑪拉基書4章2節)

我居住在美國愛達荷州,傳說中「愛達荷」這個名字,源於休休尼族印地安人的字「伊答好」(ee-dah how), 翻譯出來的意思大概是「看哪!陽光從山頭升上來了。」每當旭日東昇,在山谷灑落陽光,帶來生命氣息,我都會想到「伊答好」這個字的意思。

我也想起瑪拉基的應許:「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,其光線有醫治之能」(瑪拉基書4章2節)。這是上帝堅立不變的應許,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將會再來,且一切的受造物都能「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,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」(羅馬書8章21節)。

每天的日出都提醒我們:在那永生的早晨,天堂明亮的日頭會升起,在上帝的羽翼下發出醫治的光。一切受造物都將被重新塑造,變得完美無瑕。那時將沒有任何背痛與膝疼,也沒有任何財務危機,沒有失喪和衰老。聖經經文說到,當耶穌再來時,我們將「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」(瑪拉基書4章2節),這是我至高的想像和盼望。

耶穌說過:「是了,我必快來!」(啟示錄22章20節)即便如此,主耶穌請來吧!

天上大君王,光明的太陽,容我享天樂,我已打勝仗;我心屬祢心,永無變更,萬有的主宰,成為我異象。

將心比心


你們要憐愛寄居的,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。(申十19)

從未入學,卻獲頒發美國總統公民獎章的關惠群,生於小康之家,父母都是醫生。但不幸遇上文化大革命,全家受到誅連,母親被監禁,兄弟姊妹被送往勞改營。年僅七歲的她獨自流浪街頭,被紅衛兵凌辱,每天要掛著「牛鬼蛇神」的標語牌示眾,四年時間無家可歸,一直沒機會上學。之後徒步到香港,最後去到美國,當時身上只有20美元。

她在美國安頓,結婚生子。後來發現鎮上有無家可歸的人,就開始送食物給他們,24年來每天風雨不改。得獎後她說:「丈夫愛我,兩個兒子又出色,我還需要甚麼呢?我落魄過,很能理解無家可歸者的心情,我不會歧視他們,他們都是我的朋友,我的家人。」

聖經說,主耶穌他日審判人的標準,其中之一正是:當別人餓了、渴了,有否給他們吃的、喝的;當別人無依無靠的時候,有沒有施以援手?因為主認為,做在這些人身上的,便等如做在主身上;沒有回應他們的需要,便如同忽略主的需要!我們若記得自己是蒙恩的罪人,更當盡力指引、幫助失迷的人,讓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!

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罪也許能向人隱瞞,但無法對上帝隱藏。


上帝啊,我的愚昧,祢原知道;我的罪愆不能隱瞞。(詩篇69篇5節)

當查克的車子慢慢停下來時,後頭的一輛車卻撞上他的車尾,使他的車碰上前面的車。隨後又是一聲響亮而惱人的嘎吱響聲,一聽就知道在他們後面的車子也接二連三地撞了上來。

查克驚魂未定地在車上靜坐了一會兒,然後就看見他後頭的車迅速地竄入車流,對方很明顯是想避開警察,逃之夭夭。但這個逃跑的司機卻沒注意到自己留下了什麼。當警察抵達現場的時候,一位警官從地上拾起這位肇事司機的車牌,並對查克說:「當他回到家,會有人早已等著他,他逃不掉的。」

聖經告訴我們:「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」(民數記32章23節),這個肇禍的司機無法逃脫。某些時候,我們或許能向周圍的人隱藏自己的罪,但是任何罪在上帝眼前都無法遁形(希伯來書4章13節)。我們每個失誤、想法和動機,祂都能看見(撒母耳記上16章7節,路加福音12章2-3節)。

基督徒都得到了一個美妙的應許:「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上帝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」(約翰一書1章9節)。所以不要讓那些未承認的「隱藏之罪」,使你與上帝隔離(6-7節)。

不管我們多努力,無法瞞得過上帝;我們一切思與行,無一逃過祂眼睛。

倍增的分享


感謝神,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!(林後九15)

現代人不再相信種子是神供給的,他們認為種子是自己培植的,神沒有任何參與。同樣金錢與財物,唯一的源頭是自己。因此,他們不靠神,也不靠人,只靠自己。
  
但屬神的人又如何呢?我們相信祂的供應嗎?「賜種」原意是主動創造和供應種子。「多多加給」就是倍增的意思。神不單供應,而且是倍增我們的財產。但祂的目的不是使我們宴樂於富裕中,而是叫我們可以多多施捨,增添仁義的果子。祂使我們凡事富足,不單只在金錢財物上,也包括快樂、平安和信心的增加,好使我們的分享是溢自一顆感謝神的心。
  
我們的神是十分豐富,祂有說不盡的恩賜。惟獨當我們甘願把財物盡情地與人分享時,才能體會祂那無限豐富與恩賜的特性。

越肯分享越多恩典


「少種的少收,多種的多收」,這話是真的。7.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,不要作難,不要勉強,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。(林後九6-7)

神在我們身上的行為改造,是要使我們以前的自私自利,改變成為多多的施捨和與別人分享。祂教導我們一個分享的原則 - 越多種就越多收,越樂於給與就越多得著;相反地,少種就少收,越自私就越少得恩惠。
  
因此,不是「給了」就變成「沒有」,而是變得「更多」,絕對不會變成「缺乏」,而是自供自給的「十分充足」,有更多的能力「多行」各樣的善事。就如主耶穌說:「凡有的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。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過來。」(太廿五29)
  
實踐這分享原則的人,必定親自經驗神豐厚的能力,祂會大量的、足夠的、源源不絕的,將所有的恩惠多多的加給我們。神先使我們滿溢、毫無缺乏,好讓我們能大量地去分享行善。

神的祝福與報答


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:「你擺設午飯或晚飯,不要請你的朋友、弟兄、親屬,和富足的鄰舍,恐怕他們也請你,你就得了報答。你擺設筵席,倒要請那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,你就有福了!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。到義人復活的時候,你要得著報答。」(路十四12-14)

世人所擁有的金錢財物,大多局限於與自己的朋友和親屬分享。請別人吃飯,總不會考慮請那些傷殘的、貧窮的吃,因為總覺得有些不投契、不同類、和沒有關係感。
  
主耶穌在此作出了驚人的呼籲,祂指出得福和得賞賜的途徑,是把自己的財物與那些不能報答我們的人分享,正因他們不能報答我們,神就親自報答我們。
  
可惜很多人聽不進祂的教訓,心仍蒙脂油、耳朵仍發沉,他們只重視今天的暢快和享受,卻不在乎永恒的賞賜,更不相信神會給他甚麼祝福。委實很少聰明人,懂得把財寶藉著分享和施捨轉賬到「天堂銀行」去。
  
「你就有福了」,越肯與人分享財物,越得福氣,是神親自給你的祝福!而且這祝福不是錢可以買的,是難求的!為何你不重視呢!

愛慕恩言


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。(申六5)

摩西吩咐百姓說:「無論你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,都要談論(神的話)。」(申六7)盡心、盡性愛神,其中一種表現是日夜掛念對方,朝思暮想。有心上人的人,都體會過無論那人是親人或是朋友,都會不由自主地常常掛念對方,希望對方幸福安好,也會設法為對方謀求好處。

詩人說:「我坐下,我起來,祢都曉得… …我行路,我躺臥,祢都細察。」(詩一三九2至3)神創造我,知道我的意念,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;但祂沒有勉強我,更沒有操控我,而是等候我甘心情願愛慕祂。人怎樣可以愛慕神更多呢?我有一位朋友,他在客廳和房間都貼上經文與詩歌,隨時隨地可以歌唱或背誦金句,仿如舊約時以色列人把神的話刻在門框上,常常思想。又有一位姊妹,為了可以時常浸沐在神的話語之中,常常打開經文的錄音,邊聽邊做家務。常將神的話「存在心內,留在意中」(申十一18),是幫助我們更加愛慕神最有效的途徑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