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上帝使用小事成就祂榮耀的大事


「在這裏有一個孩童,帶著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,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?」(約翰福音6章9節)

安得烈看著這一小份午餐,心存懷疑地對耶穌說:「這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,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?」(約翰福音6章9節)然而,在耶穌的手中,這一小份午餐卻轉變為極大的祝福。因此,倘若你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為主擺上,請你思想以下的事:

愛德華.金波是波士頓的一位主日學老師,他決定去拜訪班級裡的一位年輕人慕迪,想確定他是否真的信了主。結果那一天,他帶領了慕迪決志信主。

慕迪可說是十九世紀的葛理翰,他深深地影響了查普門的生命。查普門是一位卓越的佈道家,邀請信恩德加入他的佈道事工。接著信恩德開始一項全國性的事工,對許多城市都有深遠影響,如: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。另一個組織也因信恩德的復興運動而成立,這組織邀請佈道家哈姆來到夏洛特市。在其所舉辦的一次聚會中,葛理翰相信了耶穌,他後來成為現代最傑出的佈道家。

若你認為自己十分渺小,沒有什麼值得奉獻給主。別忘了主日學老師愛德華.金波,他在某個週六下午外出拜訪班上的一名學生。即使是一件日常的小事,只要我們忠心執行,上帝就有特別的方法使用這樣小事來成就大事。

看別人比自己強


凡事不可結黨,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;只要存心謙卑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。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(腓立比書2︰3-5)

在我們肉身的性情裏,每一個人都有潛在的好勝心理,當然,背景條件較好者,好勝的表現會更強一點;條件較差者,就只在某些小事情上表現好勝,在其他事情上則是自卑,這都不是一個成熟的愛的生命。
  
保羅指出要表達愛,就要看別人比自己強。很多人把這句話誤解了,以為是自卑或是偽裝,明明是比人強,卻裝作別人比自己強,這都不是保羅的意思。保羅強調世上沒有強人,每一個人都需要彼此幫助,所以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及別人的事;每一個人都有些地方比別人強,也有些地方別人比我強,因此,我們就更要留心自己的軟弱,認識別人強的地方,這樣愛才可以在生命之間交流。
  
愛,其中的一種誘動,就是彼此倚賴、需要對方。當彼此願意實現這些需要,愛就在雙方的交流中產生了。現代人感受不到愛,是因為現今人常強調要靠自己、作強人,當人人都不需要別人的時候,愛就無法發生,可是在人的內心中,沒有愛,卻成了極大的痛苦,成了一個真正脆弱的人。

不作 「三等」公民


主人說:「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... ...。」(太廿五21)

長者步入晚年,往往抱持放棄心態,變成了「三等」公民(等吃、等睡,等回天家)。但也有一些長者老當益壯,越戰越勇。就像我的婆婆,10多年前由香港來美,選擇了華人聚攏的聖荷西定居。婆婆初來,不諳英語,人地生疏;但她有的是傳福音的負擔,她的工場就是居家附近的大公園。看準每日一批一批不同時間現身公園晨運的老人家(多半來自中國大陸或港台,以照顧孫輩或家居為本務),展開她的個人佈道事工。起先她只是關懷聆聽他們,繼而漸進地向他們講見證,傳福音,如是者10多年來帶領了不少人信主。有的受洗加入本地教會;也有帶著大使命返回原居地。70多歲的婆婆還學會搭公車,馬不停蹄地去探訪,去成人學校學英語(她的另一個事奉工場)。晚年的她因有了使命,生活顯然有了方向,充滿活力。

各位弟兄姊妹,不論你是強壯或軟弱,在原居地還是僑居他鄉,父神也給你一些可接觸、服事或分享信仰的人。你若嘗試跨出自己的限制,便能活得更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