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讓基督的愛透過你,去祝福他人!


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。」
(約翰福音1章14節)

我的母親在世上的最後一段日子,她和我父親依然非常恩愛,在基督裡有同樣的信心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症後,記憶力開始喪失,到後來甚至連家人也不認識。但是我父親定期到安養中心照顧她,在她逐漸喪失生活能力時,想辦法協助她。


有些事情她已不能自己完成,舉例來說,父親會拿一些太妃糖來,剝開糖紙,然後放入母親的口中。然後當她慢慢咀嚼這顆糖,父親會握著母親的手,安靜地坐在一旁。當父親離開時,他會笑著說:「和她在一起,我感到如此的平安和喜樂。」


讓我深受感動的,不僅是因為父親滿有喜樂地幫助母親,更是因為他描摹出上帝恩典的畫面。耶穌願意謙卑自己,成為人的樣式,體恤我們的軟弱。約翰記述了基督如何成為人的樣子: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」(1章14節)。基督甘願降卑成為人的樣式,以無限的憐憫,體恤我們的軟弱。


你知道有誰需要耶穌的幫助和祂的愛呢?今天,你會讓基督的愛透過你而惠及他人嗎?


愛是付出,世界有需要,
愛是分享,隨聖靈引導;
愛是關心,世間的苦難,
愛是憐憫,透過主視角。

放縱罪惡的性情


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,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,行那些不合理的事;裝滿了各樣不義、邪惡、貪婪、惡毒(或譯:陰毒);滿心是嫉妒、兇殺、爭競、詭詐、毒恨;又是讒毀的、背後說人的、怨恨神的(或譯:被神所憎惡的)、侮慢人的、狂傲的、自誇的、捏造惡事的、違背父母的、無知的、背約的、無親情的、不憐憫人的。(羅一28-31)

拒絕神有甚麼後果?一般來說,我們只想到可能會遭遇一些苦難或懲罰,但真實的情形就是加強了罪惡性情在我們生命中的影響及破壞。
原來拒絕神最嚴重的後果,就是神任憑人放縱罪惡的性情,這也是罪惡可怕之處,這裏保羅提到三方面的放縱:
(一) 思念上的放縱 - 當人拒絕神,不願意以神榮耀祂,罪惡的性情就會在他的思想上發動,使他妄自尊大,自己製造不同的偶像去尊崇,盲目地跟從虛假的事,例如:金錢、名譽、權力、風水……等。
(二) 情慾上的放縱 - 人拒絕神後,就會放縱肉體的情慾,任意發生濫交、同性戀,或種種扭曲的性行為和邪淫的意念,撒但以性慾控制了人的生命。
(三) 放縱邪僻的心 - 心靈所充滿的,不是神的美善,乃是種種的污穢,不義,人心無法流露真愛,以致人與人之間彼此不斷傷害,人類因罪惡性情的放縱,陷入更深的痛苦中,無法自拔。
弟兄姊妹,當你開始拒絕神的時候,這一切現象也可以在你生命中發生。

罪戀慕著生命


「你若行得好,豈不蒙悅納?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門前。它必戀慕你,你卻要制伏它。」(創四7)

雖然我們生下來就有了罪,而且它一直陪伴我們直到死的日子,可惜我們卻不認識罪的力量究竟有多大,否則我們就不會那麼輕視它!
  
我們若細心默想這段經文,神對罪惡力量的宣告,我們定會感到震驚與恐懼,祂警告該隱,不要對你心中的罪掉以輕心。
  
罪對生命有兩股巨大的力量:(一)侍機突擊 - 神指示罪會在人的心門外埋伏,它不會在人高度防守的時候攻擊,它有巨大的忍耐力埋伏,直到有一線的機會,它才發動,使生命敗於沒有設防的時刻。人必須畢生與罪惡這種力量不斷爭鬥。它不會打盹,而是勤奮地在你的心門外守候機會。(二)死纏不放 - 罪擁有強烈戀慕生命的力量,它像優美的愛情吸引生命,使生命愛上它,然後它就戀慕死纏不放,直到生命死去,這是何等可怕的力量!
  
面對這樣的力量,神說:「你卻要制伏它。」方法不是逃避,乃是主動出擊,使它無法在你的生命中有絲毫工作;也不要愛上它,使它纏繞你的生命。

真正的產業


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… …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… …都可以來,吃得飽足。(申十四28至29)

神揀選利未人全職事奉祂,是尊貴無比的,卻沒有賜他們田產,而要由百姓供應他們。這很在乎百姓與神有美好的關係,願意遵守神的誡命,才能讓他們有安定的生活。這樣的人生,看似完全沒有把握;事實上卻是很有把握的,因為神是他們真正的產業,祂必定親自供應他們的需用。我見過一些在事奉上盡忠竭力的人,教會沒有善待他們;甚至以極不公平的方式對待他們,但神卻能以奇妙的方法照顧、供應他們。這證明縱然人是失信,神仍是絕對可靠可信的!

在人世間,即或我們會見到人的不可靠;但那些真正盡忠於主而背負十字架的人,走在信心路上,就能如大衛般宣告:「耶和華是我的產業,是我杯中的分;我所得的,你為我持守。」

作者在香港從事基督教文字工作

上帝的看顧環繞著我們。


「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,住在地上,以他的信實為糧。」(詩篇37篇3節)

我把相機塞進灌木叢中,灌木叢的移動聲讓知更雛鳥張開了嘴巴,但是牠們的眼睛卻是緊閉的。因為知更鳥媽媽餵雛鳥的時候,總會有樹枝移動的聲音,所以雛鳥一聽到聲音,就自然而然地閉著眼睛、張開嘴巴。


慈愛的媽媽也能讓孩子有那份信任。我很福氣能擁有一位這樣的母親。在我成長的歲月裡,我可以隨意取用桌上的食物,不用擔心對我有害;即使她要我吃我不喜歡的食物,但是我知道她是為我好。如果她只在乎自己的方便,她大可讓我吃些垃圾食物。無論母親告訴我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,我都知道她已經考慮了是不是對我有益處。她不是故意限制我的自由,而是保護我免於傷害。


上帝與我們的關係也是如此,祂將自己比為一位母親:「母親怎樣安慰兒子,我就照樣安慰你們」(以賽亞書66章13節)。身為上帝的兒女,我們無須擔心自己會面臨什麼處境,也不用忌妒別人擁有什麼,因為「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」(詩篇37篇1節)。若我們全然信靠祂的美善,就知道祂必按祂的信實供應我們。


主,我們感謝祢設立母親的榜樣,更感謝祢,使我們在祢日復一日的憐憫中,
看見祢信實的供應。幫助我在祢裡面安息。阿們。

不計退路


耶穌從那裡往前走,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。(太九9)

耶穌從那裡往前走,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。(太九9)

作為稅吏,馬太放棄自己的那份差事,實在是勇氣可嘉。這份工作,收入上旱澇保收且有外快可撈,地位上大小也是一個官差。雖有「漢奸」之嫌被人看貶;可是畢竟也令很多人羨慕。這個職位一放棄,羅馬政府立刻就會找人填補,所以,他的退路基本上是斷了;不像彼得、約翰等打漁的門徒,即使後悔,仍然可以拿起漁網,重操舊業。從這點來說,馬太蒙召的精神實在值得學習。

聖經中類似例子很多,保羅甚至表示:「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」(徒二十24)我們作為得救之人,都有可能蒙召事奉。聽到神的呼召,有些人會義無反顧,放棄世上的財富、地位、名譽,甚至獻出了生命;還有些人在呼召面前,雖有感動,卻患得患失,這種掙扎也很正常,不應該責備,只能求主憐憫和剛強。在仰望主的時候,我們不妨拿屬靈前輩們作為鏡子照看自己,在對比中多少會支取些榜樣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