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
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


痛苦使人改變,不是更好就是更糟。但是痛苦的經歷,卻幾乎總能讓人打開心房,知道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。在困境的背後是張開雙手的上帝,每個陷入困境的人都被圈進上帝愛的膀臂中。上帝愛的最好證明就是耶穌的十字架。


保羅問: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」(羅馬書8章35節)他滿有信心地回答我們,沒有任何東西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,這愛是在基督裡面。(38-39節)

當我們陷入困境時,上帝在那裡張開著雙臂。


上帝知我路坎坷,知我悲傷與心痛;但他永不捨棄我,愛如己出喜憂共。


縱使一切都垮了,上帝的愛仍然堅立。

為上帝捨棄一切的人,絕對不會被上帝捨棄。

你的信實廣大,你的信實廣大,清晨復清晨,更經歷新恩;我所需用你恩手豐富預備,你的信實廣大,顯在我身。

魔鬼很喜歡我們做虛偽的基督徒

當非基督徒理直氣壯地指出我們的虛偽時,他們是認同上帝,因為上帝也痛恨虛偽。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活出見證,能尊榮那值得我們全然委身的那一位。

虛偽乃是普遍的罪,這罪帶給我主憂傷,他要我們敬拜他時,有信仰和愛在心房。

如何作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?


約伯是個十分罕見的人,他富有卻完全正直,敬畏神,遠離惡事。雖說富有不一定跟敬畏神不相容,但現實上,富有而敬畏神卻是不多的。  


要富人相信神或許不是太難,很多富人在衣食無憂之餘,總想得著永生,但要富人敬畏神,就有點不易辦了,他的產業會成為一種攔阻。  


約伯在東方人中是至大的。就是因為「至大」,所以敬畏神才成為困難。有云「有錢使得鬼推磨」,金錢的作用實在神通廣大,因此,有錢的人,自然有勢,也可以作很多常人不易為的事情。他的生命力因著金錢的作用能夠不斷擴張,背後成千上萬人供他差遣,可以計算為其生命力的外展。一個能夠不斷擴張的生命,易產生「無限」的錯覺,將自己「無限化」的富人,會認為自己是「至大」的,既為「至大」,又如何能忍受一位比他更大的神。  


約伯是至大的,卻不因此目空一切,他明白牛、羊、駱駝、母驢、僕婢,都不是真的「很大」,惟有神才真是至大的。  


不被現有的產業攔阻自己敬畏神,才能相信神是真正的永恆產業。

留有餘地


以色列人曾在埃及熬過四百年艱苦的日子,作奴僕的滋味映襯出自由的可貴,神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,使他們脫離貧窮,進到豐富之地。  


面對迦南美地,即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,作奴僕的歲月雖然已成過去,但摩西千叮萬囑百姓不可忘記艱難的歲月,那是新生活、新制度的基礎。  


在田間收割的莊稼,忘下一捆,便不要再取;打橄欖樹,枝上剩下的,便不要再打;摘葡萄園的葡萄,所剩下的,便不要再摘,總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這種「留有餘地」的經濟觀念,是從作奴僕的艱苦經驗而來的,也是從相信神才是永恆產業這個信念而來的。只有窮苦人才知道窮苦人的痛苦,也惟有曾歷遇這種滋味的人,才曉得同情。  


把剩餘的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,是一種體恤、同情和關懷無助者的表現,對於好榨取、好剝削的人而言,這種作法無疑是跟自己的錢囊開玩笑,那怕剩餘的是微不足道,只要是自己的財產,就不能拱手讓人。時人的想法跟摩西的囑咐大相逕庭。  


要實踐「把剩餘的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」的精神,我們必須讓自己的目光轉移,不計較眼前的貨利,而常記念自己原本也是空空的來。

我們常誇口的是什麼?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,因著這個信念,財物便不是值得誇口的東西。  財主喜歡誇耀自己的財富,財富的意義不單在物質上的豐富,更包涵了社會地位、名譽、權力、影響力 …… 等,所以誇耀自己的財富,就是要說明自己比別人威風、有力量、高人一等。  


財主真的是高人一等嗎?無論他如何威風,他始終高不過神,誇耀自己的財富,無異於井蛙之見,實為有識之士所不屑。財物其實沒有甚麼可誇,從沒有人因為財多而得到神特別喜悅,或因此而得永生。反而,窮乏人的心,更為神所悅納。  


財物不值得誇口,只有神才是我們誇口的對象,我們可以在人前誇口自己認識耶和華,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光榮。這種誇口,其實不是炫耀自己,乃是榮耀神。  


在一個好比較、好誇口的環境,當四周的人都在誇讚自己的金銀首飾、房屋地產,我們作為基督徒,能否敢於在人前宣說:「神才是我最寶貴的產業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