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

救自己的生命


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看法;一切為自己打算,已經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。在現實的世界裏,人都在竭力的保護自己,不斷地為自己打算。
  
耶穌指出:「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。」越發保護自己、為自己,最後在靈裏卻是失喪了自己。現代人太懂得救自己了。

一、 救自己脫離肉身的痛苦,追求享樂,不斷拚命滿足自己的感官需要。
二、 救自己脫離不安定,力求控制一切,人開始信任自己多於信任神。
三、 救自己脫離等候,追求即時的滿足及結果,人開始漠視永恆的事物。
四、 救自己擺脫貧窮,瘋狂地追求金錢帶來的安全感,把整個生命依靠在短暫的錢財上。
  
自我專愛自己的行為,以為是救自己,卻害了自己,靈裏的生命變得貧乏枯乾,失去了基督裏豐盛的生命,而且耗盡了生命,這有甚麼益處呢?

只體貼自己的意思


人最聰明的地方是用了不少富麗堂皇的理由,去體貼自己的意思,這是愛自己的表現。
  
當彼得聽到耶穌要受苦、受死,他就激動地起來勸主,萬不可如此!當然這是出於彼得愛主的心,可是他不明白神的計劃,他仍是以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天國的事,他與一般猶太人一樣,渴望耶穌就像大衛般,復興以色列國,成為一代偉大的君王,那麼耶穌又怎能死呢?這是人的想法!
  
彼得愛主的心,加上他對彌賽亞國度的想法,就強烈地難阻主去面對死,他無法接受神的想法,只體貼自己的意思,可是他中了撒但的詭計,撒但利用了彼得的自我難阻神的計劃,因此耶穌就嚴嚴的斥退撒但。
  
現代人的自我很強,太重視自己的意思、自己的計劃和想法,以致一直不肯順服神的心意,甚至有時因執自己的意思,不斷傷害與弟兄姊妹的關係,這都是專愛自己的表現,要小心!

萬事互相效力


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。(羅八28)

這是一節令人難以明白的奇特經文。好事叫人得益處,我們對此不會有爭論;但壞事怎也能叫我們得益處?若是如此,天下哪裡還會有因壞事臨到而走上絕路的人?!

在這經文中有兩個關鍵字:一是神」,一是「效力」。我們每天遇到的「好事」、「壞事」,原本會產生預期的結果;但現在因著「神」的介入,祂能叫「壞事」反成為我們的益處。

換句話說,神對愛祂的人都有祂美好的計劃;所以,每件臨到的個別事件,都是在祂妥善計劃中互相配合的。而「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」這應許,是以神長期的眼光來衡量的;若由人短暫的眼光看來,也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。

克理威廉(William Carey)是著名宣教士,曾往印度宣教,且翻譯了整套印度方言聖經,卻在一場意外中被火焚盡;然而,這樣大的損失卻造就了英國教會從只有少數人支持聖經翻譯工作,轉為大眾熱烈支持。的確,萬事之所以互相效力,乃因神本身就是我們人生的計劃者與執行者。萬事互相效力,互相配合,就如同醫師配合各種藥物;單獨的藥材可能對病人是有損,但配合起來便成了病人所需最好的處方。

關愛他人就是尊榮基督


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(羅馬書12章15節)

在果爾達.梅厄的一生裡,她對於人生的坎坷和成功並不陌生。身為以色列總理,她經歷許多衝突和失落,也得享成功的喜悅和以色列創國時期的勝利。當她論到喜悅和悲哀時,她說:「那些不會全心哀哭的人,也不會曉得如何歡笑。」

使徒保羅呼籲我們過一個擁有哀哭和喜樂的生活,但卻是帶有更深的涵義。在羅馬書12章15節,保羅挑戰我們超越自身的經驗,來顧及他人的需要。他說: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

如果我們只單單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喜樂,就會失去看到主的大能在他人身上行奇事的機會,因為主的心意是要透過眾人來完成祂的目的。如果我們只單單哀悼自己的損失,我們就失去對哀傷的人表現關懷的機會。

生活充滿著喜樂和悲哀,也常面對勝利和挫敗。但是我們擁有這樣的特權:就是在他人需要的時刻給予關懷,使我們一起經歷上帝的恩典。不要錯失良機!

求主給我心敏銳,看見人們悲傷淚;讓我彰顯祢慈愛,同他哀哭表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