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

勒住你的舌頭,以免出口傷人。


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。」(箴言15章1節)

美國著名演員約翰·韋恩曾說:「說話要輕聲、慢語、寡言」。他的這句忠告對於快人快語的我來說,實在是太難了。然而,但我們心生怒氣時,這個要控制言語的念頭就變得格外重要。聖經說我們應該「慢慢地說」(雅各書1章19節),也說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。」(箴言15章1節)

有一次,基甸在面對以色列同胞的抨擊時,心平氣和地回應(士師記8章)。當以色列軍隊打敗米甸人之後,一群同胞斥責基甸(1節)。他們因錯過了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役,而忿忿不平。但是基甸並沒有惡言相向,相反地,他提醒同胞們,在這場勝仗中他們擒了米甸王子,基甸也讚揚他們,說:「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?」最後,「以法蓮人的怒氣就消了。」(3節)

透過主的幫助,我們在面對火暴的景況時,可以控制言語。柔和、謹慎地回答發怒的人,能促進和睦,榮耀上帝。

求主保守我口舌,日日謹慎我言行,助我審慎常思量,留意我口所言語。

多受痛苦,常經憂患


他被欺壓,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,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,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,他也是這樣不開口。(以賽亞書53︰7)

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,是以一個受苦之僕的身份來臨,祂以此向人類表達祂的愛與認同。在猶太人的心目中,他們從沒有也不願他們所期望的彌賽亞,竟是多受痛苦,常經憂患,被人藐視的。

愛有一面的表達是認同與承擔,當愛一個受痛苦的人,就要進入他的痛苦中,與他一同渡過。耶穌進入因罪而受痛苦的人類中,就甘心承受這一切的痛苦,甚至要忍受人類對祂的誤解和譏笑,較人類承受更多的痛苦,使人明白神無條件的大愛。
  
耶穌為人類默默承受一切罪惡的刑罰與痛苦,但卻被人類認為祂是罪有應得,被神擊打苦待。為了愛,耶穌默默忍受了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,沒有一句埋怨,也沒有一聲伸訴。
  
今日我們表達愛的時候,很少想到要面對多受痛苦、常經憂患的代價,我們總是期望?對方有同樣的回報,因此常感到失望與埋怨。仰望這位彌賽亞,默想當你背叛祂、埋怨祂的時候,祂是怎樣待你?

神知我們何在


我往哪裡去躲避祢的靈?我往哪裡逃,躲避祢的面?... ...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,飛到海極居住,就是在那裡,祢的手必引導我;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。(詩一卅九7至10)

高健(Ken Goab)是華盛頓州一位從事福音廣播的同工。當年行動電話還未普及,有一天他和家人開車到了俄亥俄州,在公路邊停下來吃點東西。他獨自走去買點飲料,心裡卻發沉,想著:「我是愛神和這個事工,可是我很疲倦,擔子也很重。我的燈沒油了... ...。」突然路邊的公共電話亭鈴聲響起,打斷他的哀嘆。他左顧右盼周圍並沒有人,好奇怎麼會有人打電話到路邊的電話亭?他拿起電話筒,接線生竟說:「是高健嗎?你的長途電話!」接著話筒的另一邊竟是一位想要自殺的女子,她正預備寫遺書,突然想起在電台聽過高健的講道,感到他也許可以幫助自己。但往哪裡找他呢?此時一串電話號碼突然出現在她腦海中。沒想到她撥了這號碼,高健竟在公路旁的電話亭裡接到這一通電話!安慰完這位姊妹後,高健回去餐廳找家人,他不再垂頭喪氣,興高采烈地對妻子說:「神知道我們在哪裡!」 ─呂季霓 作者是以馬內利資源服務事工的同工

當走的路尚遠


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... ...走了一日的路程,來到... ...樹下,就坐在那裡求死,說:「耶和華啊... ...求祢取我的性命,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。」他就躺在... ...睡著了。有一個天使拍他,說:「起來吃吧!」(王上十九3至5

古往今來,都有些人因生活壓力太大而求死。被神大用的先知以利亞亦不例外,他竟開口向神求死,到底原因何在?

原來,因為王后耶洗別的恐嚇,他逃命奔跑了一日,體力耗盡;此外,他有內心壓力,他用自己與列祖比較,產生自卑感。

2010年,香港社會問卷調查25所小學一千名小學生,竟然發現3/4的學生出現抑鬱或焦慮情結,平均100多受訪學生就有三名想要自殺。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先知以利亞經過休息,吃了天使給的食物,重新得力,繼續上路。神愛你,當走的路尚遠,要靠主活下去(參王上十九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