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

勝過撒但

「屬靈生活的原則就是:每一次你對魔鬼說『不』,且『拒絕』你的肉體,並總是對耶穌說『是的』,你就是在勝過肉體,當然也就是在勝過撒但。」Mrs. Robinson

不能負的軛


信耶穌的人,享有真正的自由,我們再不受罪的捆綁,心靈呼吸著自由的空氣。遺憾的是,自由的人並不懂得享受自由,人慣於受束縛,總要將一些不能負的軛,加在自己的頸項上,從此自由的人又變得不自由了。  
人從罪裏得釋放,但轉眼又被律法所捆綁,這是人加給自己的軛,可說是自討苦吃。  
在守割禮的事情上,信主的外邦人原可擁有自由不施行割禮,但自小守慣律法的法利賽人,雖然信了耶穌,卻始終不明白基督的恩典超越了律法,他們仍謹守律法,本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,只是他們卻堅持外邦人和他們一樣,要行割禮守律法,這就是將不能負的軛放在信徒身上。  
彼得直斥這等如試探神,懷疑神使人因信稱義的恩典,仍執律法才是得救之門。守律法的人,永遠不能享受自由的滋味,心靈給律法蔽塞了,衝不出樊籬。  
神使用彼得,從法利賽人手中,解開了加在外邦人頸項上的軛,使他們能夠在恩典中獲得真正的自由。

安靜

「安靜,乃是一種發自成熟生命的節制、謙和及信心的表現,也就是信徒敬虔的表現。」張德泉

猶太人喜歡的事


耶穌是被猶太人「逼」上十字架的,使徒是被猶太人逼迫致死的,他們本是一家的人,但現今使徒卻慘受「家裏的人」逼迫,怎不叫使徒傷悲。  

「猶太人喜歡這事」,是希律王逼害使徒的理據,他是何等有恃無恐地拉殺信徒,因為逼迫使徒一方面能討猶太人的喜悅,又能鞏固自己的勢力。  

彼得忠心傳道,曾幾何時,使得多少猶太人歸信,但橫梗叛逆的猶太人仍佔多數,他們害怕基督的名給傳開,所以極其能事的逼害使徒。他們喜歡這事,所以彼得也不能倖免要面臨雅各同樣的命運。  

猶太人雖然喜歡這事,但神卻使他們盼望成空,祂在最後關頭,希律要提彼得出來的前一夜,把他救了出獄,猶太人又一次失望了。  

神還要使用彼得,將福音傳給外邦人。縱然要面對著生命的危險,隨時要經歷殉道的可能,但彼得也是無悔無憾的。若然主要他殉道,他就只好迎上去。

愛神

「愛神有數種,第一種是自私愛神,就是專為自己福樂想而愛神;第二種的愛神,並不除去自己的福樂,但是以神的榮耀為前提,愛神也愛自己。」芬乃倫

豈能難阻神


猶太人的民族性格中,有一種排他性。亡國的經驗使他們要保存民族的純全,而當中一個重要環節便是要將神「據為己有」。所以那些外邦人,除了在民族上是非我族類外,他們還不甚接納外那人分享他們的神。
  
他們是在攔阻神的救恩,在心裏是不願意外邦人和他們一樣信主。但神藉著異象告知彼得,「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」意思即是外邦人也蒙神的悅納,猶太人不應把他們排於福音以外,而且聖靈降在哥尼流等人身上,證明了神已經收納他們作為自己的子民。神既已有明確的行動,有誰能夠攔阻呢?
  
「我是誰,能攔阻神呢?」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彼得對神的尊重和高舉。他承認自己只不過是有限的人,受著時間空間的限制,不能擺脫歷史傳統在他身上的作用和影響,雖然如此,但他明白到神是超越這一切的,任何人、事、物都不能攔阻神。只要是神的意思,縱然於人是不能理解、不可接受,或與整個歷史傳統、民族性格相違背,但也是必須要尊重和肯定的。  

彼得是一個能夠認定神主權的人!

勇敢

「勇敢有兩種:血氣之勇很少知道他要面對的危險;另外一種卻是高超得多的,冷靜的勇氣,知道要遭遇的危險卻不肯畏縮。」巴克萊

從異像中得啟示


人不可避免會帶有些偏見或成見,這些感覺印象若佔據了人心,就很難一下子清除。偏見或成見其實由成長過程、教育學習、社會規範、歷史遺傳……等支撐起來,在人的心裏牢牢的糾纏著,不是旁人輕易能夠解開的。  

奉割禮的門徒心裏存著一個牢結,他們始終不能跨越律法的限制,雖然相信了耶穌,但也只是「死」守著律法,認為外邦人也應該接受割禮,遵守食物禁例,否則便屬不潔,所以他們不贊成彼得常與外邦人在一起,這樣會令他沾染不潔。奉割禮的門徒真是大條道理,在他們背後有「千載不變」的律法支持著,他們自小便是受律法的教育,要他們立時用信心來超越,除非是神的能力,否則人是難以辦到的。  

彼得何嘗不是謹守律法的人?但神讓他看到異象,在異象中他明白到「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」,於是體會到神的恩典同樣會臨到外邦人身上,也毋須介懷他們是否有受割禮。神就是這樣突破人的觀念屏障,使人看到一種人生新景象,而再重整自己的意識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