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

最後審判


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(林後五10)
我們重生得救後,總以為將來能進天堂就萬事大吉了;但是,我們切不可忘記進天堂前,要經過基督台前的一次審判和驗收。盛足風牧師在其《如何明白神的旨意》一書中寫道:「我們在重生以後的一生中,思想、言語、態度、行為… …要在主的聖潔大光之下接受一次最後、最公平的鑒定。《聖經》用過『場上賽跑』的比方,用過『得獎得賞』的詞語,又用過『日有日的榮光,月有月的榮光,星有星的榮光,這星與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』等話語,以說明眾信徒復活之後,靈體榮耀的千差萬別。由此可見,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生活度日,思想、言語、處世、為人、待人、接物,以及作事的動機、方法、後果等等,對於將來的評比、審判,具有何等密切的關係。」面對這些嚴肅而可畏的話,我們一切的表現真是太不夠要求,不夠理想了。求主再次愛憐我們,深深的感動我們,不斷的加力量給我們,好叫我們加倍注意行事的動機、方法和效果。

你當耐性等候祂


人生道上有太多的不平,我們會為自己、別人和社會的不平而心感不快。這些不平會把我們的生命帶進兩個不同的極端︰一是影響我們的怒氣,以致犯罪、離棄神和怨瀆神;另外是使我們倚靠神,等候神。

儘快脫離受誘虧的處境,是人所渴想的。可是在人生的遭遇上,神卻好像讓我們置身在很多不平的處境裏,為甚麼?原來神藉這些事件,讓我們的生命長有豐盛-就是忍耐的豐盛。這種忍耐不是一種感覺,乃是一種信念的實踐,就是深信忍耐的背後,必有一位公義的神在掌管,祂絕不會不理會,只是祂的時間未到。因這信念,忍耐就產生等候神的行動。若你有不平的怒氣,快止往,轉移以耐性等候祂,以祂的信實為糧。

犧牲

「當我們想到主離開天上父的寶座來到我們中間的大犧牲時,我們便不該談到『犧牲』」—李文斯頓

越盼望未來,越能忍耐


驕傲的人看見事情的起頭,是如何的成功,所以常為以前的日子誇耀。當「今日」的日子不如意時,就急躁惱怒,不能忍耐,只顧歎息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,這是愚昧人的歎息。

唯獨智慧的人能夠謙虛和忍,能夠平心氣和。如何能作個智慧人呢?智慧人盼望未來,重視事情的終局,不為以前的勝利自滿自足!他要創造未來,「今天」要比「昨天」好,「今天」就是「未來」。因此,他不急躁,他忍耐地謹守今天;他不惱怒,不埋怨別人或自己,不計算別人或自己以往的錯處,因為他道不關乎別人或自己的以往,只在乎「今天的自己」!

要作個好管家去管理「今天」,對未來有更大的盼望,就有更大的忍耐。越能忍耐,就不會急躁惱怒,就會更謙虛、不驕傲!

「只要我們相愛,就當盡力為別人著想,只要有人愛我們,我們便不虛渡此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