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

死而後生

「靈性的生命不是逃死避禍的生命;它寧願受死並在死中得以保全。它唯獨在完全毀滅之中才贏得真理。」潘霍華

能為神作大事


中國先哲云:「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」這句說話的每一點,都正好說明大衛的境況。  

大衛逃避掃羅,沒有食物,沒有兵器,處境甚是危險。但他臨危不亂,在挪伯祭司亞希米勒那裏,騙取得食物和兵器。大衛逃難,卻不是一頭驚弓之鳥,嚇得荒惶失措,他是臨危不亂的去面對眼前的窘境。  

亞吉王臣僕的話,大衛深知其嚴重性,這句話隨時可招殺身之禍,他要留有用之身被神所用,他不能就此死去。於是為了避禍,他寧願受辱。他選擇了在眾人面前裝瘋,使唾沫流在鬍子上,以息亞吉王和眾臣僕之猜忌。這是幹大事者的豪情,他能屈能伸,他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懂得如何處豐富。雖然要忍受莫大的屈辱,但他也頂得住。  

愈能忍耐大屈辱者,愈能成大事。韓信袴下之辱的故事,正是大衛的寫照。逃難裝瘋的滋味絕不好受,但不經歷這番磨練,又豈能為神作大事!

「愛是復雜、隱私,無法觸摸得到的感情。在分享愛時需要表達。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愛。不尋常的表達方式才能使愛成為生命中最強大和最持久的力量。」

生死之交


沙場的戰功,顯出大衛的豪氣干雲,但英雄不是沒有眼淚的,大衛更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。  大衛與約拿單交情甚篤,聖經記載:「約拿單愛大衛,如同愛自己的性命。」(撤上十八1;廿17)卻沒有反過來說,大衛同樣愛約拿單如同愛自己的生命,好像約拿單愛大衛多於大衛愛約拿單,但其實不然,大衛愛約拿單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可以交在對方手裏。  

在大衛與約拿單中間,夾着一個掃羅,使得這段交情顯得錯綜複雜。這三角的關係,真是剪不斷,理還亂,掃羅要殺大衛,約拿單又是掃羅的兒子,在人之常情上說,就算大衛猜疑約拿單也不為過。但大衛沒有猜疑,他相信約拿單不會將自己交在敵人手裏,他相信那枝決定他去向的箭,這就是大衛愛約拿單之處,也是這段可歌可泣的交情的偉大處。生死之交,臨別依依,真是一別不知何期,這時豪情萬千的大衛也不禁哭的更慟。大衛之柔情,此可見一斑。

困難

「困難,對於有個性的人,特別有吸引力。一個有個性的人在面對困難之時,才會真正認識他自己。」戴高樂

英雄落難


生命中總有艱難,但艱難卻是生命的磨刀石,叫生命愈發堅剛。神就是這樣磨練大衛的。  大衛在戰場上可說是叱吒風雲,馳騁沙場,無往而不利,他大大殺敗非利士人,可說是戰場上的豪雄。戰蹟彪炳不能使他更受掃羅重用,反而增加了掃羅殺他的心。  

大衛明知掃羅要殺他,但他仍忠心為掃羅打仗。雖然功愈大,險愈深,但他不計較,只知在戰場上盡忠。他沒有因為要減少掃羅的猜忌,或要討掃羅歡心,就在戰場上敷衍塞責。終於仗是打勝了,禍也隨之臨頭。  

從耶和華那裏來的惡魔又降在掃羅身上,掃羅用槍想要刺透大衛,於是大衛在米甲的幫忙下夜逃。他這一逃,除了保得性命之外,就表示他將一無所有,他要放下妻子,忘記以前的戰功,做個四處逃命的人。決定逃亡是大衛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抉擇,但也是逼不得已不能不作出這樣的抉擇。英雄雖然落難,但他生命的光采不是黯然無光,在逃亡的日子中,大衛的生命仍散發出幽光。

聖徒

「神的旨意乃是要從個人的基督發展成團體的基督,從獨一的『兒子』發展成一群蒙救贖的兒子們,新約稱他們為『聖徒』。」華思德

神的顯示

「神僅顯示給小孩,完全的顯示僅給潔淨的小孩。世界上一切的訓練是使人成為小孩,這樣神才顯示給他們。」喬治馬克

神所揀選的少年


大衛出生於伯利恆,少年時過着牧養群羊的生活,他斷斷想不到在他逍遙自在的牧童生活中,竟會有以後波瀾壯闊的日子。這些風起雲湧的生命歷程,是源於那位不看人外貌而看重人內心的神的揀選。  

以色列人「揀選」掃羅作他們的王,但神卻揀選大衛。這位蒙神揀選的少年,根據掃羅臣僕的描述:「善於彈琴,是大有勇敢的戰士,說話合宜,容貌俊美,耶和華也與他同在。」  

少年的大衛,已集多項美德於一身,善於彈琴,說明他是充滿感性的人,音符在他的細胞中跳躍;大有勇敢,表明他的德性,勇氣並非人皆有之的德行;說話合宜,表示他具有理性,不論思考說話都若合符節;容貌俊美,指出他是健康活潑的少年,充滿生命力;耶和華與他同在,就表明他在靈性方面,也是活躍有力的。這樣的一個少年,難怪神和人都喜愛他。  

生命的內容是豐富的,在感性、德性、理性、靈性,甚至身體上,都有待人去發掘和享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