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

偏見所見的是扭曲、所說的是謊言、所做的是破壞。


「在此並不分希臘人、猶太人,受割禮的、未受割禮的……為奴的、自主的,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,又住在各人之內。」(歌羅西書3章11節)

有一篇《華盛頓郵報》的文章指出,最近針對「偏見」所做的研究發現:幾乎每個人都懷有偏見,即使最不願意懷有偏見的人也不能免俗。肯德基州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說,我們常因為自己所屬的階層,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得多而自高自大。即使是在基督徒的圈子裡,偏見也常常存在。

保羅對歌羅西的信徒所說的話,在今日對我們同樣有效。他說,我們對基督徒的言行舉止,應該要反映出我們在基督裏是合一的。保羅說:「(你們已經)穿上了新人。……在此並不分希臘人、猶太人,受割禮的、未受割禮的,化外人、西古提人,為奴的、自主的,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,又住在各人之內」(歌羅西書3章10-11節)。我們應該存憐憫、恩慈、謙虛、溫柔、忍耐的心(12節),以此替代優越感與偏見。最重要的是「要存著愛心,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。」(14節)

在基督的肢體中,沒有哪個種族、國家或社會階級是比較優越的。藉著十字架,基督已經使我們合而為一,我們應該以誠實、尊重與愛來彼此相待。DCM

無論種族性別,還是富貴貧賤;主都一視同仁,給予十架救恩。

從罪疚中得釋放


神的道是活潑的,是有功效的… …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。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;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,都是赤露敞開的。(來四12至13)

耶穌基督為人贖罪所帶來的安息,是其他宗教不能比擬的。佛教對人世間的苦罪問題,以孽、以空的角度加以解釋,認為淨化心靈,不為外物攪擾,便可以得到寧靜。但人的良知始終會告訴我們,要得到宇宙萬物的創造主接納,恢復人與神之間溝通的管道,人才能得著內心真正的安息。

希伯來書的作者形容,萬物在主眼前「都是赤露敞開的」。試想,從少到老,有多少思想、言語、行動,我們是想在人前隱藏,永遠不被人知道的。但經文說,萬物在主面前都是赤露的,就顯明人在暗中及內心所做的一切,在神面前都是無法隱藏的,將來有一日,必要顯露出來,對很多人來說,這實在是非常可怕的事!除非,這位主是「與我們有關係的主」──我們能得著確據,自己的罪已因祂的寶血洗淨;自己的生命,已在祂裡面得贖。我們的內心,也不再為罪所控訴… …,這是人所能得到最寶貴的安息。

將生命之屋蓋在磐石──耶穌基督之上


在1931年,美國加州的海沃市(Hayward)建造第一座市政廳。當時花費了十萬美金,其哥林多式的方柱以及羅馬式拱門,使整個建築物被視為是一個奇蹟。只是有個問題:這個市政廳是建築在海沃斷層之上,而且逐漸裂為兩半。1989年,一場地震迫使市政廳關閉,目前禁止人員入內。

在不穩固的基礎上建造房子實在是不明智。對我們的屬靈生命而言,也是一樣。耶穌用這個比喻來教導門徒真理:「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,好比一個無知的人,把房子蓋在沙土上;雨淋,水沖,風吹,撞著那房子,房子就倒塌了,並且倒塌得很大。」(馬太福音7章26-27節)

現今世上搖擺多變的道德觀可能讓人無所適從。在需要做決定時,我們可能被文化和社會輿論所左右。然而,遵從上帝不變的真理,才會永遠定立。「所以,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,好比一個聰明人,把房子蓋在磐石上。」(24節)

山雖動搖但神的話穩立,地雖震動神的話仍堅立;雙腳踩在穩固的根基上,因神話語將永遠都鼎立。

靠神的話得安息


因為那進入安息的,乃是歇了自己的工,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。所以,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,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。神的道是活潑的,是有功效的,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,甚至魂與靈,骨節與骨髓,都能刺入、剖開,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。(來四10至12)

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勉讀者要進入安息,到底怎樣才能進入安息?首先,我們要「靠著神的話」。第10節「正如」一詞表明,人要進入的安息是與神的安息相似,這安息,就是停下來享受神話語的果效」。我們若要進入安息,也要停下來,享受或依靠)神話語的果效;也就是說,停下來不再靠自己的努力、謀算,乃是靠神的話語,在祂的話語中經歷安息。

這種安息也是心靈上的休息、放鬆。人的心靈會因許多因素而緊張、煩憂,雖靠自己努力仍不能得著釋放。進入神的安息,就是「享受祂話語的功效」;因為信靠祂的話,就得著一種心靈上全然信賴、交託。簡單來說,這「真正的安息」,就是從靠自己」轉而全心信靠神的話,因而得釋放;即或外在的環境不在我掌握之中,仍然有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