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

當我們為明天憂慮,就會失去今日的喜樂。


「所以,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;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。」
(馬太福音6章34節)

在一次的廣播採訪中,一位籃球明星被問及,如何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扭轉劣勢,贏得球賽。記者問他,如何在這樣緊張的時刻,還能保持冷靜。他回答說他會摒除雜念、全神貫注,因為「你只須投此一球」。這種「投此一球」的心態,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,只面對眼前的問題,不要擔憂或顧慮教練、球友們的期望。

耶穌深知生活中的挑戰與壓力,會令人透不過氣,所以祂告訴我們,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簡化問題。祂說:「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;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」(馬太福音6章34節)。祂教導我們明智地面對憂慮,不要被它弄得筋疲力盡。憂慮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,只會讓我們陷入慌亂。我們不要杞人憂天,要信靠上帝的智慧,適當地解決每一天所將面對的問題。

若你深為生活壓力所苦,今日就盡你所能,把其餘的事情交託給祂。就如耶穌所說:「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。」

不擔心明天的一切,因憂慮只帶來愁苦;要完全信靠主耶穌,會擔起明日的重負。

戰敗之恩靠己之力


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,用私意崇拜,自表謙卑,苦待己身,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。(西二23)

基督徒應該明白沒有人能靠自己解決罪的問題,因此我們都需要神的救恩。可是奇怪得很,當人信主一段日子以後,就會慢慢再次倚靠自己的力量與罪惡爭戰。
  
歌羅西教會的弟兄姊妹就受當時諾斯底主義的異端影響,追求一種苦行主義,把很多不同的規條加在自己身上遵守,諾斯底主義認為身體是惡的,人必須把身體視為卑賤的東西,必須鞭打和讓它捱餓,並且盡量抑制身體的情慾。他們又遵守很多猶太人自定的節期及規條,以為這樣會更聖潔。
  
他們追求的心是好的,可惜卻走錯了路,只靠己力與罪惡爭戰,這樣並不能叫人從情慾中釋放出來,反而受到綑綁。基督徒的自由不是從遵守規條及抑制自己的慾念而來,乃是藉基督活在自己裏面,而自己又活在裏面,把一切邪惡的慾念釘死,然後生長出良善的盼望而得到的。
  
今日我們豈不是也靠己力追求所謂「好基督徒」的形像,不斷恆守很多無形的規條,而不是謙卑地跟隨基督呢!

小外袍


那時,撒母耳還是孩子,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,侍立在耶和華面前。他母親每年為他做一件小外袍,同著丈夫上來獻年祭的時候帶來給他。(撒上二18至19)

一代屬靈偉人撒母耳,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哈拿。她因無子而哀傷哭泣,迫切祈求,及至求得兒子,她信守承諾,甘心獻上還是年幼的兒子在聖殿中事奉。哈拿又以母親特有的細心,每年趁著和丈夫一起上示羅過節時,給撒母耳帶來親手縫製的小外袍,就是祭司的服飾給他穿上(參出廿八31至35)。我相信,每當撒母耳穿上母親縫製的小外袍,便會記得自己生命的起始點——母親怎樣把他奉獻給主。

今日我們的兒女,生命的起始點是我們對神的呈獻,抑或只是我們父母親一己的期盼、願望?我們能否把兒女的人生全然交在主手中,為祂所用;抑或只是把個人的寄望、未能成全的夢想,寄託在兒女身上?兒女是神賜給我們的產業,但他們本身更是神自己的產業;要教導他們以神的國、神的義為優先。這樣,他們的人生能讓神居首位,生命自然會不一樣,能活出主所賜的榮耀和豐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