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

行善不可灰心


我們行善不可喪志,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,就要收成。(加六9)

遠方讀研究院的女兒,一天在電話中氣急敗壞的叫著:「以後再也不要幫人了!為甚麼神竟將窮人唯一的一隻羊也犧牲掉?」看!還會引經據典的連神也怪罪了。原來,那天她難得穿了心愛的衣褲,不料,歸途時受託為朋友攜帶一箱搬家的雜物,裡面蓋子沒上緊的漂白水,竟灑了她一身,她怪朋友的粗心,也怪朋友一點不在乎她的損失(她可不是愛逛街的人,難得有件稱心滿意的衣褲,竟遭此下場),真所謂:好心不得好報。

聖經說:「行善不可喪志」,意味著;行善不是都會帶來好的結果(或馬上的結果),否則就不會勸人勿喪志、勿灰心。尤其見多了「忘恩負義」、「恩將仇報」的例子,更易讓我們對行善卻步。聖經勸我們要堅持行善(不可灰心),因為「到了時候,就要收成」。因此,舉手之勞的善要行;付代價、出錢出力的善更不可有托辭。

安慰

主要我和受苦的人分享,患難中祂曾給我的安慰;主要透過我讓他們知道,父上帝也會將他們關照。

上帝賜安慰給我們,為的是讓我們能安慰人。


「發慈悲的父,賜各樣安慰的上帝。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他就安慰我們。」(哥林多後書1章3-4節)

紐約一間醫學院推出了一項計畫,為修讀老年醫學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特別的機會,讓他們在養老院居住10天,親身體驗那裡的生活。他們體會了老人的難處,如:操縱輪椅,借助外力上下床,在洗手間靠扶手杆站立等等。有個學生還學到了,即使是一些小小的事情,對於老人也有很大的影響。比如:將門上的名牌放低一點,好讓老人更輕易找到自己的房間,或將電視遙控器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。

雖然對老人們的生活,學生們還不能完全感同身受,但他們在將來的工作中,已經能更好地服侍老人們。

有時候,上帝也會給我們機會,運用在艱難中學到的功課,以及從祂那裡得到的安慰,去幫助別人。保羅就曾指出這一點,他說:「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,就是發慈悲的父,賜各樣安慰的上帝。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他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」(哥林多後書1章3-4節)

你是否曾利用在試煉當中所學習的功課,去改變他人的生命呢?請記住:哪怕是件小小的事情,有時也有著大意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