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

尊敬老人


在神所頒佈的律例中,特別提及要尊敬老人,可見老人在神的心目中,並沒有失掉位置,神愛惜尊重生命,由誕生至終老都沒有改變。  


然而,在一般社會和家庭裏,老人已失去他們的地位,他們被看為不重要的一群,不少人厭棄他們的存在,視他們如快要進憤墓的「活死人」。這是多麼冷酷無情的世代阿!  


「壓傷的蘆葦,祂不折斷;將殘的燈火,他不吹滅。」又何況是祂親手所賜的生命呢!神尊重他們,賜他們特別的記號 ─「白髮」,這代表他們一生的榮耀,表徵著他們已走過漫長的人生路,嚐過了人生的喜怒哀樂、悲歡離含。  


生命啊!多少時候人們是按階段性的接受「妳」,「妳」感到難過嗎?生命啊!多少時候人們是抱功利的目光去衡量「妳」、使用「妳」,「妳」慨歎嗎?父啊!求幫助孩子懂得默念生命、尊重生命!

信靠

「愛抱怨的人是短視的。他們看不見在所有事情的背後隱藏著神的同在。」邁爾

尊重每一個人


保羅提醒提摩太,縱使他當了教會的領袖,也不能忽略任何一個人 ─ 男、女、老、少,甚至是在社會中被人藐視的寡婦。  


這種尊敬與重視每一個人的態度,有時會隨著自己身份與地位的改變而有所轉態!尤其當自己職位越來越高,及知識越益增廣時,人們容易只重視自己,卻看老年人為落伍、視少年人為無知;瞧地位低微的為卑賤,為甚麼會有如此態度呢?最終原因是以人的外表來定人的價值,而非從神的角度視所有人等同於自己!  


尊重是一種摯深的情操,能對人發出愛與包容,讓對方有發言、表達意見和選擇的機會,即使察見某位長者或弟兄姊妹有過失,我們仍應以勸勉的態度,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般對待,使他們建立自我的尊嚴。要這樣做,我們必須運用意志,依賴神所賜的力量和愛心來實踐。

信靠

「除非我們止息了頭腦上的問題,單獨面對耶穌,否則祂無法向我們講解甚麼,我們也不能進到單獨依靠祂的地步。」章伯斯

尊重人的感受


這是一個對人失去共鳴與感覺的世代。人的感情在講求效率與競爭的風氣上,漸趨冷酷和麻木。人對名譽、地位、才幹、金錢的重視與關注,遠大於尊重人的需要和感受!  


保羅教導信徒要與喜樂的人同樂,與哀哭的人同哭,這是直接挑戰信徒情感的一項教導,勉勵我們對他人的喜樂與眼淚都是出於尊重的同感與和應。  


要尊重人的喜樂,這需要崇高的品格,不但對人沒有嫉妒的心,且看見對方被人推崇稱讚時,心中能喜樂,視對方的成功為自己成功的喜樂。  


要尊重人的哀哭,這需要深度的感情,進入他實況的處境裏,體諒他的苦情,接納他的眼淚,視他的悲苦為自己的痛苦。  


信徒阿!在你一天的生活中,多少時候意識到身旁的人的感受,以尊重之心回應他們呢!

金錢

「人要成聖,得先奉獻他的金錢。」史密斯

尊重與我不同立場的人


我們曉得尊敬令我們欽佩的人!但要尊敬眾人,就不易了!要這樣做,首先要學習尊重別人的立場。真理和行事原則可以有絕對的「對」與「錯」,但有時行事的方法就沒有絕對的「對」與「錯」。從某角度看是「對」的事,但從別的角度看可能是「錯」!例如:從「吃」的角度來看,吃祭偶像之物是可以的,因為萬物都司吃;但從「不絆倒人」的立場看,吃祭偶像之物有時就不可以了。  


不同的立場,不一定是敵對!每種立場,都有各自的利弊。從這立場看是計算「利」與「弊」的多寡,但從別的立場看是重視「利」與「弊」的輕重!  


保羅不願帶馬可一同去傳道(徒十五38),因為他知道前路艱難,他要求同伴絕對同心和忠心,他重視「福音使命」!他寧願接受馬可可能的埋怨!但巴拿巴的立場就不同了,他重視「扶助」,因此他與保羅分開,一心一意地扶助馬可,建立他的生命。其實兩人的立場雖然不同,行事方法亦不同,但大家在神面前都是對的!

金錢

「金錢從沒使人快樂,它的本質不能產生快樂,人愈有錢,就愈貪錢,金錢不能填補人的空虛,反而製造更多空虛。」富蘭克林

你當穿戴上帝為你量身訂做的全副軍裝。

那黑暗的掌權者以及牠的爪牙是極端狡猾的敵人。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防衛抵擋牠的詭計,以及每天穿戴上帝的全副軍裝的原因。當我們如此做,就像保羅一樣,到人生的盡頭時,也能確保我們已經「持守住信心」。

仇敵已接近,戰號快吹起,高舉主基督得勝旗;披全副軍裝剛強立敵前,得勝凱旋全靠主聖言。

上帝留我們在世上要向世人做見證。


耶穌呼召這些早期的使徒們走入人們尚不知耶穌的世界,告訴人們他們所看見、聽見和經歷到的真實事件(使徒行傳4章19-20節)。因為他們看見他活出完美的生命、他的教導、受難、死亡、埋葬和復活(路加福音24章48節;使徒行傳1-5章),他們要走出去,把關於耶穌的事情,一五一十地向人見證。


要把福音傳到地極,我們受召來見證關乎耶穌和改變我們生命的真理。「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?」(羅馬書10章14節)你能告訴他人什麼呢?


救主耶穌,神聖基督;居我心中,全然掌管;我的見證,始終如一;唯有我主,耶穌基督。

真愛的試金石:助人是否求回報?

耶穌驗證了上帝對軟弱和無助者的關心。他解釋無論誰做在那「一個最小的」身上,就是做在他身上(馬太福音25章34-40節),並且他也責備他的門徒不讓小孩子到他身邊。(路加福音18章16節)

那些看見上帝所看見的,總會去幫助無助的人。


靠我自己裡面無真愛,願上帝的愛從我流出;願愛之火使愛發出光,使之燃燒到永永遠遠。

如果我們知道真理,便能辨別真偽。

在先知以賽亞傳道期間,一個顛倒的道德觀在以色列產生,有些觀念高舉殺人、拜偶像及淫亂的惡勢力而誤以為善,因此以賽亞嚴正提出警告:「禍哉!那些稱惡為善、稱善為惡……的人」(以賽亞書5章20節)。在這個沒有絕對道德標準、凡事相對的世界裏,流行文化經常挑戰聖經觀點,然而藉由研讀、背誦及默想上帝的話語,能夠確保我們辨別善惡的能力。

日復一日的生活,邪惡有時帶面具;信靠上帝能辨識,因他賜下真智慧。

我們尊重他人,便是尊崇上帝。

主,助我們欣賞,別人手所做的工,他們那發自內心,為你犧牲的服事。

尊重有不同領受的人


在教會中常有論斷和批評的情況出現,大多是因為信徒很容易犯上一個毛病,就是把自己個人的領受,看為絕對性的原則,因此凡不合這原則的,都看為不是!  


保羅以有關吃喝的問題為例子,點明彼此尊重的主要因由。有人領受甚麼都可以吃,但有人卻領受只能吃蔬菜,保羅就提醒要互相接納,重視彼此的領受。因為神已收納我們,況且對方或站住或跌倒,自有他們的主,自己向神負責。保羅更強調我們必能站住,因為主使我們站住。  


今日的教會,越來越複雜,太多的事情實在不能以非白即黑的態度來判定。有很多事物的發生也是前所末有的呢!作為基督徒,總要學習與人彼此尊重,認定凡事自有神審判。

喜樂

「唯有主耶穌可以賜給我們喜樂。祂有喜樂,甚至在十字架陰影之下,這喜樂唱出了它內在的音韻。」哥 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