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

你無法掌控生命的長度,但你可以掌控它的深度。

這使我們思考兩個很關鍵的問題:當我的生命走到盡頭,要「如飛而去」時,我是否已經預備好,相信基督是我的救主?我是否有使用我短暫的生命,去討永遠愛我的上帝喜悅?
不管你現在幾歲,你要如何應對這短暫人生帶給你的挑戰?

短暫的精力,片刻的輝煌,青春總早逝,時光恰如賊。然盼望仍至,死亡無權勢,全能救贖者,堅立永不衰。

在動亂的時刻,唯獨上帝是我們的保障。

當我們的資源短缺時,我們可以從彼此的善心供給、慷慨分享中,獲得更豐盛的生命。如果經濟回穩時,我們可以不用那麼緊抓著我們所得到的一切,並且單單信任上帝的供應。
只有單單在倚靠祂時,我們才有真正的保障。
雖困難攻擊、危機駭人;雖朋友四散、四面仇敵;然任何處境,仍有平安;是聖經應許:主必供應。

屬肉體的信徒


保羅面對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,坦白指出他們是屬肉體的,在靈裏仍是未成熟的,因為在他們中間有結黨、紛爭、嫉妒的事情出現。  

這些事都是屬乎肉體的,乃是自我情慾的表現,當人看重自己的位置,看重自己所跟隨的是否是一個大人物,都是在表現自我。所以他們都爭着說自己是屬保羅的、屬亞波羅的。  

人都是喜歡自己與某些重要的人物拉上關係,以提高自己的身價,滿足自己虛榮的自我心態,隨之而來的,就是嫉妒與紛爭,彼此傷害所建立的關係。  

其實,在神眼裏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,各人有當站的崗位,完成神的托負,所以不應隨從自我的情慾,抬舉任何人,以提高自己的地位,滿足自己的情慾,成為一個屬肉體的信徒,與世人沒有分別。  

今天在教會中,仍有很多像哥林多教會屬肉體的信徒,常因自我的情慾而結黨紛爭,這樣信徒的生命就不能彼此建立。我們實應以哥林多教會引以為鑑。

產業很多


「擁有」是暢快自己的一種方式,人擁有東西越多,越會覺得自己是豐富,這種滿足自己的佔有慾,正慢慢地佔據人的心。  

當一位少年的官跑到耶穌跟前,熱切地想得到永生,誰知耶穌卻向他提出一個似乎不合理的要求,「變賣你所有的,分給窮人,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這人擁有非常、非常多的產業,變賣一切變成一個窮人,這是他從未想過的。  

今世有錢,來世有永生,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計劃嗎?今世可以滿足自己一切的慾望,來世也可以得到上天堂的保證。可是這只是自我的想法,自我想佔有一切,包括神在內,這是非常可怕的!  耶穌知道這人要與神建立密切的關係,一定要放下自我,放下一切攔阻他與神建立關係的產業。放下擁有,才能成為靈裏貧窮的人,得着神自己。可惜,他的自我無法降服,仍是執着他自己所擁有的,結果他就要憂憂愁愁的離開耶穌。

隨自已惰慾增添師傅


現代人所追求的享受,是自我情慾的滿足,其中一種是聽覺享受。今日的高科技正在幫助人增強這些情慾。  

保羅早已提醒提摩太,末世的時候,人會隨從自己的情慾,選擇他自己愛聽的事物。今日的人比保羅時代的人更有能力選擇自己愛聽的,無論是電台、電視,錄音帶、錄影帶、有線電視……等。不單如此,保羅更指出人會不斷偏向荒渺的言語,意思越是迷信、荒誕的事,人就越喜愛去聽,這都是暢快自己的情慾。  

當人放縱這些情慾後,人就更厭煩純正的道理,放棄需要更多思考的事物,更拒絕那些對付自我的道理,整個生命就受到自我完全控制。  

弟兄姊妹,你有警覺現今生活已經不知不覺地強化我們自我的情慾,漸漸你對神的話開始感到厭煩而拒絕嗎?時候已經到了,基督徒更要小心控制自我的情慾,不要只追求感官上的滿足。

又吃又喝,又買又賣


在主再來以先,人的自我會越來越強,終日所思想的都是為滿足自我的情慾,暢快自己的心。耶穌在預言中指出,祂再來的時候,人的心會像挪亞和羅得時代的人一樣,都有末世現象的特徵,就是只追求享樂和自我的滿足。一、 又吃又喝 - 人只為滿足頃刻肚腹的情慾,不會思念屬靈的事物,更不會追求生命內涵的操練。二、 又娶又嫁 - 表明了人已經失去追求真愛,人不再重視婚姻的意義,只追求一殺那間的感覺,婚姻貶成了一種交易,而非一種盟約。三、 又買又賣 - 人追求金錢的實利,不再重視工作的神聖,從買賣中獲取利潤,不肯付代價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物。四、 又耕種,又蓋造 - 人追求更多物質上的享受,物質的富裕,豪華的居所都是為體貼自我的情慾。自我的情慾可以把這一切變成了合理的包裝,使人覺得自己滿足和暢快是應當的,可是貶低了更多永恆價值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