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

自發性的愛約


要默想愛,就要認識神,我們不能從人間的感情去默想愛,因為我們的情感已經被罪性所扭曲。神對生命之愛是人不容易認識的。祂的愛是自發的,發自祂自己生命的深處,所以祂的愛並不需要原因,從祂選召以色列為選民,就可以看出這種愛的特質。
  
「我是耶和華……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,我也要作你們的神。」神的宣告並不是一個獨裁者的宣告,乃是祂發乎內心的愛的宣告,也是一個自發性的愛約。神要揀選一個受苦、滿身罪污的民族,成為屬於祂的聖民。祂聽見百姓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:記念祂向亞伯拉罕立的約,神的憐愛在祂裏面發動,使祂行動,宣告以色列民為祂的選民,祂也要成為他們的神,透過這個愛約,建立了一個特殊的關係,進入神的恩典之中。
  
當我們再思想自己的愛,就是失去了這種自發的力量,我們的愛都變得自私與被動,我們愛,完全是取決於對方怎樣待我們。在現代人中,愛竟成為交易,這是何等可悲。

轉離自己


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。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,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。(伯四十二10)

許多人一遇到苦難就忘記了禱告,即使禱告也往往只為自己,鮮有人在苦難中還為別人代禱的。但約伯受苦到了最後,竟能為他的朋友們代禱;而當他為朋友代禱之後,神就使他從苦境轉回,並且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還加倍。當人只知為自己禱告的時候,所想的盡是自己;但越想自己,問題就越多,痛苦就越深,難處就越大,至終只會被自己的問題所捆綁,不得釋放。當我們能為別人代禱的時候,不再被一己的問題所纏擾,反而能從自己的軟弱中走出來,活在神面前。

若想要憂愁和煩惱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「多想自己」;相反,若不再想自己,只想到別人,處處為別人著想,我們的心胸就開闊了,痛苦也就自然消失。聖經說:「我若心裡注重罪孽,主必不聽。」(詩六十六18)一個自私的人必是一個犯罪的人,因為自私就是罪。約伯三個朋友的話曾刺傷他;但神要約伯學習愛心的功課,為他的朋友代求。而代求之前約伯必須對付恨人的罪,進而才有為他們代禱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