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

上帝看重的是過程,而不只是結果。

在生命中,有時候我們似乎好像在繞圈圈,覺得迷了路。我們會想要問上帝:「我們到了嗎?還要多久呢?」在這些時候,想起上帝看重的是整個旅程而不只是目的地,就能讓我們得著幫助,使我們明白:祂是用這些來讓我們謙卑、考驗我們,讓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內心狀況。

上帝的試煉,總有真用意;終究有一天,答案會顯現;祂只要求你,全心信靠祂;行走靠信心,而非憑眼見。

不求自己的益處


「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。」林前十三5中

愛是不容易學習的,因為在過程中你可能完全是吃虧的,甚至到離世的一天都沒有任何回報,你肯這樣追求嗎?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,意思是表達愛的時候,要保持她的純一性,放下自己的私心。
  
現代社會非常強調權益,每一個人均重視爭取自己的益權以解決問題,所以愛心的行動就受到極大的限制。「精神康復中心是應該興建的,但不能在我的本區內興建。」當人人都這樣爭取時,而你卻放棄爭取,豈非愚蠢麼?
  
人其實可以行使他的更高權利,就是放棄自己的權益。愛所帶來更深的震撼,就是要求我們完全不求權利,不計較利益,完全除去個人的私心。當我們放棄自己的權利,而受到別人的讚賞,這是容易的。可是實踐愛的時候,往往因別人無止境地在你身上獲取利益,你的時間、金錢、心思、感情等,你的心靈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傷害,這時就是真正能揭示你內裏的動機,是否無條件地不求自己的益處?

不隨從裝假


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他裝假,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。(加二13)

愛是可從禮而出,但必須貴乎真誠。愛被扭曲就是因為虛偽在其中。
  
彼得來到安提阿,因愛,他願意與外邦人一同坐席吃飯,以表達他的接納,並在基督裏同為肢體,這本是美好的事,也是真正實踐信徒彼此相愛的生活。可惜當一個狹窄的猶太人團體從耶路撒冷城來到,因他們堅持要硬性排斥外邦人,嚴守舊約的律法,所以對彼得和巴拿巴並一群猶太的基督徒施加壓力,使他們不得不迴避,以致不與外邦人吃飯。
  
彼得是當時的屬靈領袖,基於形像、面子與及群眾的壓力,他扭曲了愛,作了害羞的事 - 不合宜的事,使外邦的信徒受到極大的傷害,更可惜的是也影響了巴拿巴也隨眾裝假。
  
其實,像彼得的經歷,今日也不斷發生在信徒中間,我們被很多不條文的基督徒形像所控制,害怕別人的說話,以致無法真誠去愛那些需要被接納,被愛的人。

不作害羞事


「愛是不作害羞的事。」林前十三5上

「愛是不作害羞事」,這句話是我們在學習愛的時候,最容易忽略的。「害羞」也可譯作「不知禮」,中國人說:「失禮」和「吸引人」是相同的,懂得以禮待人,必是常在很小的事情上也懂愛的,所以有人認為禮貌被解釋為瑣事上的愛這樣的生命是最可愛的。
  
愛是不作害羞的事情,意即不會作出不合宜的行為。懂得愛的人必會留心別人的需要,也曉得尊重別人,在處理事情的時候,不單看重事情的後果,也會重視處理的過程,使人感到舒服和暢快。
  
在小事上帶懂愛,能合宜,是發乎人內心的感情,並不是故意偽裝,而且也要深入認識別人的需要,才能產生愛的結果。不要只讓別人遷就你的感受和反應,也要多了解別人的感受,嘗試以別人作出發

死亡是回家


在我父的家裡,有許多住處... ...我在那裡,叫你們也在那裡。(約十四2至3)

最近我們所敬愛的蘇耀達執事在台灣離世,享年83歲,他是我三嫂的父親。這消息傳來,所有親友都哀傷,他最小的女兒說:「幸虧我們是基督徒,知道父親已回天家,住在天父家裡,不然真不知該如何承受這巨大的哀慟!」

深受美國人愛戴的運動節目主播恩尼哈爾威,在過去超過半世紀的歲月裡,主要擔任底特律老虎棒球隊比賽的現場主播。他的善良、謙卑及熱忱,深印在每一位見過他的人心中。2009年9月30日他接受專欄作家密區愛爾邦的訪問,在訪談中,這位年達91歲的廣播界元老宣布,自己罹患了無法治癒的癌症。談及病情時,他不希望得到惋惜或同情,只想談談在1961年他決志信主的晚上... ...。最後他說:「我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,但我確知當我離世時,我將躺臥在誰的懷中,並且天堂會是多麼棒的地方!」正如恩尼所言,對基督徒來說,死亡不過是開啟了一扇門,讓我們今後永遠與主在天家同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