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

法官的感悟


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 (太五3)

隨著信主的年日加增,在教會有過不少事奉的經驗,近日倒深深覺得,能夠繼續事奉神,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和憐憫。這裡「虛心」一詞,直譯應是靈裡貧窮」,就是深深明白自己在神面前何等無望、無助、乏善可陳。

恩典是基督徒信仰的起點,但也是屬靈歷程中最深的功課。曾聽過一個故事:一個主日,一位牧師施聖餐時,領聖餐的人上前來,一排排地跪在聖壇前。當中有兩位並排而跪的,一位是當地的法官,一位是曾經被這位法官判刑七年,後來在獄中信了主的弟兄。

崇拜結束後,牧師與法官因住得不遠,一同走路回家。法官忽然深深感觸地說:「這真是奇妙偉大的恩典和神蹟!」牧師也禁不住說:「是啊,真是奇妙偉大的恩典和神蹟!」法官轉過來問牧師:「你心中所指經歷奇妙神蹟的是誰?」牧師說:「當然是那位在監獄中信了主的弟兄。」法官卻說:「不!我這話是指我自己說的。這弟兄因犯罪而服刑,他很容易明白自己是個罪人,需要基督的救恩;但我生長在一個教養良好的家庭,遠不及他容易明白自己是個罪人、需要主的恩典。故我能蒙恩得救,反而顯出主更大的憐憫和恩典!」

作者為本刊編輯

趕不上


我們既蒙留下,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,就當畏懼,免得我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。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,像傳給他們一樣;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,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。(來四1至 2)

希伯來書第四章以「安息」為主題,指出神向人發出邀請,讓人「安息」。作者比較了兩類人:一類是可以進入安息的人;另一類是未能進入安息的人。前者指希伯來書裡相信神的人,後者指那些在曠野因不信而未能進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。

作者首先從心態的層面作比較:那些正面對待神邀請的人,會持慎重的態度,不掉以輕心;但忽略邀請的人,經文形容他們「趕不上了」。

親愛的朋友,你是否聽福音已多時,甚至去教會多時,但一直未誠心接受基督為救主?要知道救恩的門不是永遠開啟,人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未來。要趁著還可作決定的時候,決心跟隨主;別像某些人因「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」,最終被棄絕於救恩門外。

作者是教會牧師

不要再硬頸


當人失敗並硬頸項不肯順從神的誡命時,其實自己是知道的。甚至有時會疑懼地問:「我這麼反叛,神仍會愛我、眷顧我嗎?仍會在我身旁不丟棄我嗎?我已對自己灰心,不能原諒自己,甚至讓自己繼續放縱下去,祂會怎樣對我呢?」


神十分樂意饒恕人,祂的恩典無限,不會停止;祂會供應我們所需的,一無所缺。祂必不丟棄我們,不論是善是惡,因為我們是祂的兒女。祂更賜下良善的靈,在我們生命裏進行改造的工作,沒有止息祂的教訓,使我們漸趨於良善。祂不會放我們,直至我們順服、不硬頸和有祂的良善!因祂本為善,祂的慈愛永遠長存。你的靈仍硬頸項嗎?想想祂,祂未曾虧待過你,在一切苦難中,祂賜你一切所需要的;由始至終,祂都沒有離開你!

聖經

「聖經淺得能讓嬰孩來喝水而不怕遇溺,又深得能讓神學家暢游其中而無法觸及池底。」聖祖隆

附加條件


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。」(羅馬書8章28節)

有時候,人們在事奉上帝時,似乎是帶著「附加條件」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花費時間及精力為上帝工作,理應獲得特殊待遇作為回報。

但我的朋友道格拉斯並不這樣想。在許多方面,他都過著和約伯相似的生活,他經歷過宣教的失敗,妻子死於癌症,他和他的孩子被一位醉酒駕車的司機撞傷。然而,道格拉斯的忠告是:「不要將生活的遭遇與上帝的屬性混為一談。」

當苦難來臨,信心動搖時,我常重溫羅馬書8章保羅的話: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」他接著說:「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逼迫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」(35節)在這一句話裏,保羅簡述了他的宣教自傳。他為了福音的緣故蒙受磨難,然而,他堅信這些經歷的本身雖然並非好事,但上帝可以使用它們成全美事。保羅學會了透過艱辛,看到那位必成全祂旨意的慈愛上帝,他說:「我深信無論⋯⋯(何事),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。」(38-39節)

當人生不盡如人意時,如此的信心將能幫助我們戰勝沮喪。

當我們面臨試煉,應超越一切懷疑;深信祂慈愛憐憫,必讓我得著益處。

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,必成全這工, 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。──腓立比書1章6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