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

備受傷害


「他們卻說:『這是枉然。我們要照自己的計謀去行。』各人隨自己頑梗的惡心做事。」(耶十八12)

如果要作先知的話,相信人都會選擇作以利亞,而不作耶利米。在眾多先知中,耶利米是較感性、怕事和年幼,他愛百姓之情卻是很深。每當他聽到神的聲音,知道神將要施行審判;並看見百姓的所作所為,耶利米無法禁止自己的舌頭,閉口不言,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不哀傷。
  
可惜,他的感情與信息不單不能感動偏行己路的百姓,反而招致他們的憎恨,因為耶利米的信息是要他們回轉和宣告神的咒詛,他們都只喜歡聽一些虛假的平安信息。耶利米就成了他們全然攻擊的對象。這傷害不單是在肉體上,更甚是耶利米的心備受傷害;他付出愛,卻反被自己所愛的百姓所侮辱,這傷害是極重的心靈創傷。
  
要盡性的表達愛,就要付上愛的代價,接受必有的傷害與誤會,我們能面對這樣的傷害,因為我們相信神是愛,祂會賜予愛的力量,也相信神是公義的,有一天神必會施行公義的審判。千萬不要因為這樣的傷害,變得退縮和不追求愛的生命轉化。

因為愛上帝,所以服事人。


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」(腓立比書2章4節)

在2009年堪薩斯州高中田徑聯賽決賽之際,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:贏得女子組3,200公尺接力賽冠軍的隊伍卻喪失了資格。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不同尋常,替補成為冠軍的隊伍轉而將金牌交給了喪失資格的那一隊。

聖瑪莉高中之所以喪失資格,是因為裁判判定其中一名選手在交棒的時候腳踏出了跑道之外。於是,原居亞軍的馬拉那沙學院遂成為冠軍。當她們拿到團體獎時,卻看到聖瑪莉高中女孩們失望的表情,於是她們便把自己的個人金牌送給聖瑪莉高中的女孩們。

她們為何要如此做?正如馬拉那沙高中教練柏妮.札爾達指出:「今年我們的主題不是跑出個人的榮譽,而是為上帝的榮耀而衝刺。」因著這群荳蔻少女的舉動,她們的故事傳遍了全堪薩斯州,上帝的名也因此被高舉。

當我們把個人利益與成就置於一旁,並認識到看顧他人需要更為重要(腓立比書2章4節),這個時候,上帝的名就得著榮耀。帶著恩典與慈愛行在他人身上,就是使人看見上帝的絕妙方法之一。

愛非盲目須用心,看見他人需求在;別問是否該付出,但求能有犧牲愛。

耶穌是你的救主還是審判者呢?


「認識我是耶和華,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、公平,和公義,以此誇口。」(耶利米書9章24節)

有些人認為神學只有「專家」才懂,但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,耶利米卻說明了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要知道上帝如何形容祂自己。

在那個時代,「本心詭詐」的宗教領袖曲解上帝的話,任意預言(耶利米書23章26節),用謊言使人們走迷(32節)。由於他們的不誠實,使人們對於上帝的真正屬性無從得知。

如今,也有些人形容上帝是易怒、有仇必報、喜歡找碴的上帝。但是上帝形容祂自己「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」(出埃及記34章6節)。另一方面也有些人把慈愛的上帝描繪得完全不懲處人的過犯,但上帝形容祂自己在世上施行公平和公義(耶利米書9章24節)。祂不僅是公義的審判者,也是慈愛的天父。若我們只強調其中一個層面,那是不正確的。

所以最重要的是,我們應該知道且向這個世界宣告上帝並非一味想懲罰人們,而是希望人悔改,這樣祂便能施行赦免(彼得後書3章9節)。但是,因為祂那真正的愛,所以祂也會施行公義和審判。

我心因愛我主,願意行事正直;智者應存畏懼,佇立公義座前。

傳福音的目的是讓人受益,而非謀己私利。


「我們不像那許多人,為利混亂上帝的道。」(哥林多後書2章17節)

哥倫布在一趟旅程中,發現船上的存糧幾乎消耗殆盡。幸好他們停泊在牙買加時,受到了島民的饋贈。不過隨著時間過去,眼看著受贈的食物即將食用完畢,船員不得不開始挨餓了。

哥倫布從天文書中得知,不久之後將有月蝕發生。他叫來了當地的酋長,說他們自私的行徑激怒了上帝,因此上帝要把月亮遮蔽起來。一開始島民還諷為無稽之談,但當他們眼看夜空的銀盤漸漸被黑影吞噬時,就驚恐地連忙把糧食送了來。哥倫布又說,只要他禱告,月亮就會恢復原狀。我們很可能會同情哥倫布的處境,但是他聲稱「從上帝來的訊息」,實際上卻是出於自私的謊言。

們要留意那些謬講上帝話語以滿足自身慾望的宗教騙子。使徒保羅曾經寫道:「我們不像那許多人,為利混亂上帝的道;乃是由於誠實,由於上帝,在上帝面前憑著基督講道。」(哥林多後書2章17節)

同時,我們也必須隨時警醒,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曲解上帝的話。我們所當做的,乃是懷著向主降服的心,誠實分享屬靈的真理,使聽者都受益。HDF

勿將聖經打折扣,扭曲原意使偏離;人之得著祂賜福,乃因忠心傳真理。

能服事上帝,乃是靠祂的憐憫,而非靠自身完美。


「他們上了岸,就看見那裏有炭火,上面有魚,又有餅。」(約翰福音21章9節)

不管是烤漢堡肉餅,還是烤臘腸或牛排,只要是太太開的菜單,我就有義務要「變」出來。我雖不是什麼戶外燒烤大廚,但就是無法抗拒炭火燒烤時所散發出的陣陣香氣。所以,我一讀到約翰福音21章9節,就被「那裏有炭火」這幾個字給吸引住了。我不禁好奇,在描述耶穌重新呼召跌倒的彼得回去跟隨祂時,約翰為什麼要特別提到「炭火」這個細節。

從1-3節可以清楚看到,彼得已經退回去重操他的捕魚舊業。幾天前,他在炭火前暖手的時候,才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,而不認耶穌(約翰福音18章17-18節)。這時候再回去捕魚,有何不可?

彼得一行人在撒網的同時,耶穌就在海灘上生好了火。巧合嗎?我看不像!不曉得彼得走向耶穌的那一刻,炭火刺鼻的氣味是否令他想起另一盆炭火──他辜負耶穌時,身旁的那一盆炭火?然而耶穌卻以憐憫的心,主動呼召彼得歸隊來服事祂。

想想看:耶穌願意饒恕我們的失敗,並呼召我們歸隊來服事祂。不過話說回來,若是只有無瑕疵的人才有資格服事祂,那麼耶穌就連一個揀選的對象都沒有了!

我們縱然不完美,主仍用來顯聖名;只要向主承認罪,單尋祂的旨意行。

伴侶與密友

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,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(林前十三13)

膏油與香料,使人心喜悅,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。你的朋友和父親的朋友,你都不可離棄。(箴廿七9至10 )


有關夫妻的相處,曾讀過一句話,很有意思:「我們藉著討我們選擇的人喜悅,找到真正的自由,而不是無休止地找討我們喜悅的人。」婚姻的衝突往往出於夫婦兩人,或其中一方過於看重自己的立場和需要,而少去體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。我們若真正愛配偶,便要常常設身處地從他們的需要出發,去了解他們的感受。

與弟兄姊妹一起又如何呢?我們須要尋求多些屬靈的密友。屬靈的密友是「一個你敢於與他平等地談話,無懼地承認失敗,毫不害臊地分享自己靈命的進展心得,信任地向他傾吐心中的秘密,並向他展示你所有計劃的人。」我們也可以學習做別人的屬靈密友,只要我們願意依靠聖靈學習為人代禱,以神的心意和角度看他們,並為朋友保守秘密;那麼便能敏感於神的動向,欣賞朋友獨特的靈性,正視朋友所發出的問題,在神裡面培育他的靈命,並讓他倚靠神而不是倚靠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