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

直到地極


除了使徒以外,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。... ...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。(徒八1, 4)

主耶穌升天前所給的使命是清清楚楚,使徒們要在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見證(參一8)。但在使徒行傳前七章不知何故,使徒總留在耶路撒冷,就是逼迫來了也是其他門徒分散各處去傳道,使徒們還死守 大本營」。

歷代以來,這現象似乎不斷的重演。豈不是嗎?本土的福音需要仍如此大,哪有力去兼顧外地的宣教呢?自己不去,別人去時,我們也不一定認同,以為是不智,費時失事。

如果這是幾百年來來華宣教士的心態,恐怕今天我和你還未能聽到耶穌基督的名字。以戴德生為例,他在十九世紀英國極貧窮,本土福音的需要極大之時,卻看到去中國傳福音的機會,又聽到聖靈的呼召,因此冒生命的危險,歷盡艱辛的與同伴把福音帶給不歡迎他們,甚至要殺害他們──我們的先祖。只要看看查理士狄更斯的著作,和救世軍創辦的歷史,就可知道在戴德生時代的英國本土對福音的需要。

但感謝主,祂的大使命至今仍是叫我們不要只停在本土,因世上仍有極多的群體尚未聽聞耶穌基督的名。

得良善而存活


有很多神的子民靈裏正在沉睡、軟弱,神歎息他的良善只如雲霧和速散的甘露,稀少和短暫。這位全能和全智的神不禁沉重的說:「我可向你怎樣行?……我可向你怎樣作呢?」難道我們要祂繼續行撕裂和打傷的管教嗎?祂不甘心,也不忍心,祂真希望早早醫治和纏裹我們。祂不停的呼籲我們,祂不重視祭祀和一切的宗教禮儀。祂所喜愛和重視的,是人的靈是否良善和竭力去追求認識祂、尋求祂!

來罷!當你自覺有罪或在急難中的時候,歸向祂吧。祂必出現,必臨到我們。祂必使我們如獲晨光,如獲甘雨春風,使生命得滋潤和力量;祂必使我們甦醒、興起、得良善而存活,因為得祂就得良善,因祂本為善!

追求良善和追求認識神,是每一個甦醒而存活的基督徒所必有的行動!

忿怒

「聖經中神的忿怒,永不會像人的憤怒那樣反覆無常、任性、易怒和卑鄙。相反,神的忿怒,是對客觀、道德上的罪惡作正義的和必要的反應。」巴刻

若閱讀你生命之書,是否能在字裡行間找到耶穌?


「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,藉著我們修成的。不是用墨寫的,乃是用永生 神的靈寫的;不是寫在石版上,乃是寫在心版上。」(哥林多後書3章3節)

由於我是個作家,偶爾會有朋友對我說:「我哪天也要寫本書。」

「這是值得去做的事。」我回答:「我希望你真的能寫出一本書,但是,如果你能將自己的生命變成一本書,會比寫一本更好。」

因為我想到使徒保羅所說的話:「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……不是用墨寫的,乃是用永生上帝的靈寫的;不是寫在石版上,乃是寫在心版上。」(哥林多後書3章3節)

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主教路易斯貝理,在其著作《敬虔的實踐》中提及「想以寫作帶來正面影響的人」會發現他「能影響的層面非常少……因此最有力量的宣揚良善工具就是身教……千裡挑一的人能寫本書影響鄰居……但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旁人活生生的美好典範。」

基督在信徒心中所做的工,其產生的影響能遠超過他們所寫的書。經由上帝的話語寫在他們的「心上」(耶利米書31章33節),主展現了祂的慈愛與良善,並讓所有的人都能看見。

身為基督徒,你也許永不會寫出一本書,但因著為上帝而活,你就成了一本敞開的書、一封「基督的信」,讓所有的人可閱讀。

我的生活就像書,身邊眾人能閱讀;未信之人能看見,悔改歸向主耶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