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

全心忘我盡全力,他人心中總銘記

有位音樂系教授,擁有受過訓練的好歌喉,他在一個大教會的詩班中,通常都擔任男獨唱的角色。而有一個年輕、未受過訓練的詩班團員,名叫鮑伯,他則偶爾唱較短的獨唱部分。當詩班指揮開始準備聖誕節所要獻唱的清唱劇時,她認為鮑伯的聲音及風格較適合擔任主唱的角色。但是,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這件事,才不會使那位教授感到受傷。

她的擔心都是多餘的,因為那位教授跟她有著同樣的想法。他跟她說鮑伯應該擔任主唱,而他也十分忠心地繼續在詩班中服事;這對鮑伯來說是極大的鼓舞。

若人可以將自己的野心放在一旁,而真誠地尋求他人的好處,便擁有得以取悅上帝的態度。你還記得當施洗約翰看到群眾離開他而開始跟隨耶穌時的反應嗎?他說:「他必興旺,我必衰微」(約翰福音3章30節)。

施洗約翰跟那位教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?他們都得以將「個人野心」放在一旁。為了眾人的益處,他們都很高興看到他人高過自己。我們也能做到這樣嗎?

這是最好的功課,也是最不易學成;能將私利放一邊,進而榮耀其他人。

知道上帝看顧我們,心裏就有確據和安慰

當人手已力不能支,有隻手臂從不疲累;當世人之愛已消失,有一種愛從不止息。

一腳踏兩船


富足的官還沒有擁有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信念。他有的是甚麼信念?他相信律法,相信行為,以為這便是永生的條件,但他始終不相信耶穌,最低限度他認為耶穌不及錢財可靠,天上的財寶不及地上的財富實際。  


富足的官被財富捆綁了,他絕不自由,財富恰似主人般命他不許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,在財富面前,他是多麼惟命是從,他聽從了財富,便聽不進耶穌的話。  


耶穌曾說:「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,不是惡這個愛那個,就是重這個輕那個。你們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。」(路十六13),在很多人心中,財富的地位是多麼崇高,那是與上帝同級的地位,都是人的主人,所以很多人都想既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。富足的官何嘗不是具有同樣心態,既想擁有永生,又想擁有財富。  


神不會容許人「一腳踏兩船」,因為祂不能接受在人的心中,有另一樣東西與祂同等,更莫要說財富比祂更重要了。神可以讓人富足,但祂期望人能夠以祂為富足。  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意思是,我們願意只事奉神而不事奉瑪門。

塞住憐恤的心


甚麼東西塞住了憐恤的心?是一顆自私自利的心!自私自利跟同情憐憫是相反的,人愈死抱著自己的財物,便愈看不見身旁有需要的人,反過來說,願意用財物來幫助窮乏人的人,就能常常察見各種等待援助的眼神。  


無可否認,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心,而且在自由主義的社會中,擁有私人財產被視為主要人權之一,沒有人可以有權強佔他人的財產,於是眼見弟兄有需要而不施以援手,也可以理直氣壯,我們又有甚麼理由責怪人沒有憐恤的心?但  


神期望我們的愛心,能突破本有自私的心。相信主的人,我們的心是由主來塑造的,而不是單跟隨社會的價值標準走。因此,若有人塞住憐恤的心,我們便有理由質疑愛神的心是否在他裏面,因為愛神的人,沒有理由不愛人。口裏說愛神,行為上卻沒有愛人的表現,那是說不過的。


擁有私財產業無疑是人的權利,但我們決不許讓這個權利蔽塞憐憫人的心,神期望我們善用產業來愛神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