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旁觀者


或許,我們在信仰的路上,都只是旁觀者,雖然沒有離開神,但也沒有真的相信神。  

在迦密山上,以利亞斥責眾民說:「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?」百姓都是沒有主意的,他們對神和對巴力都沒有不移的信念,信念搖擺是他們的特性,這些人比「認真」拜假神的人更討厭,搖風擺柳,總叫人看不出他們的立場。所以先知要求眾民表明信仰的立場:「若耶和華是神,就當順從耶和華;若巴力是神,就當順從巴力。」但眾民卻一言不答。  

眾民一言不答,他們仍樂於做信仰的旁觀者。他們只是對比試的方式甚有興趣,這反說明了他們對哪一位是真神是全無所謂的,無所謂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真相信過神,他們的相信只是表面的信心,並非有甚麼真情實感。  

信仰的旁觀者是沒有甚麼關於神的信念的,他們只相信自己用來旁觀的眼睛。他們的心是眼睛的附從者,任由眼睛向心投射假像。但當他們的眼睛看不到神蹟奇事,他們的心便失卻依據,信心便無從提起。  一個對神有信念的人,他的心往往比眼睛强。

敬畏耶和華的俄巴底


俄巴底雖然是亞哈的家宰,卻是個敬畏神的人,在耶洗別殺耶和華的先知時,他將一百個先知藏起來,拿水和餅供養他們。他在凶險之餘,仍執着敬畏神,這是俄巴底特有的生命質素,與那些看風駛利的人,實在不可同日而語。  

跟撒勒法的婦人一樣,俄巴底在聽從以利亞指示之前,也經歷了一個信心與現實的衝突。他相信神,他相信以利亞是神的僕人,但這個相信就能叫他聽從先知的話,告訴亞哈他要找的人在這裏?在現實的考慮下,他要冒一個生命危險,萬一以利亞離開這地方,亞哈找他不着,就必會遷怒於自己,把自己殺了。這個代價是不能不考慮的。  

當信心與現實有不協調時,我們大多數會放下信心來遷就現實,或向現實妥協,因為現實的結困是可見的,信心的後果是不可見的,所以我們在兩者掙扎之際,很快便會放棄掙扎,讓現實的考慮佔據我們的心。只是生命要活得豐盛,我們就要學習提起信心,用信心來勝過現實的考慮,全心為神而將生命孤注一擲。  

俄巴底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之後,最終都能以信心孤注一擲。生命的信念很多時都是在矛盾掙扎之中形成的。

撒勒法的寡婦


基立溪的溪水已經乾了,神又透過撒勒法的寡婦來供養以利亞。  

神的供應很奇妙,祂沒有差遣先知到富有人家之中過活,在那裏衣食無憂,祂卻吩咐以利亞往寡婦那裏,她連自己和兒子的生活都成問題,又如何能供養多一人?  

神在供養人之餘,也考驗人對祂是否有堅强的信念。人所領受的恩典不是廉價的,他須要付出代價,而代價就是以整個生命來相信神,深信神是生命之主。  

好一個撒勒法的寡婦,只剩下一把麵、一點油,和兒子吃完了便只有等死,但卻聽從了先知的話,先給先知做餅,才為自己和兒子做餅。這當中需要一種信心的跳躍,躍過對自己和兒子生命的重視,也躍過那種朝不保夕的感受,甚至躍過理性對自己的說服力,而完全相信神的應許。  撒勒法的寡婦雖然只是個普通婦人,但在對神的信心上,她卻是個了不起的人物,因為她願意將僅有的獻給神,她用信心戰勝了原先的懼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