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激情


馬克˙吐溫(Mark Twain)說:「20年之後,你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,而是會因為沒嘗試過而沮喪。所以,離開安全的港口,揚起帆、迎著風起航吧!去探索、去夢想、去發現!」
這段引言出自一個網站。這個網站想要幫助人們發現:自己的激情到底在哪裏,從而能活得更有意義。


使徒保羅對生命的激情,源自於他對別人永生的關懷。在哥林多後書5章,他舉出三樣能讓他充滿激情的事。第一,他瞭解必須為自己的服事交帳,而他希望在基督的審判台前能交出好成績(9-10節)。第二,他被基督的愛所激勵,希望別人也能體會他經驗過的愛。在14節,他說:「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。」最後,他知道一個沉淪的世界需要救主(20節)。


你對什麼事充滿激情呢?保羅乃是因基督的愛而激發出對人的熱情,我們也應當有如此的激情。讓我們把馬克˙吐溫的挑戰用在宣教上:「從安全的港口出發。」今天就和別人分享基督的愛。


求主燃起我們的熱情,世界使其逐漸地消亡,我們每日無望地生活,求主燃起我們的熱情。


為人禱告,能燃起傳揚福音的激情。

永生的喜樂


因著永生的喜樂,我們可忍耐今生的試煉。

等待喜樂


人生有絕大部分的樂趣是和期待有所關連。如果有一天,我們一早醒來,聽到一個意外的宣告:「聖誕節將於十分鐘後到來。」那將是多麼掃興呀!畢竟,人生許多的樂趣是由等待而累積起來的。


聖誕節假期、宣教之旅、運動會等等的活動,都因為來臨之前的期盼和等待而大為增色。我們在心中期待、描繪著將會到來的樂趣、挑戰及興奮感。


當我讀到詩篇30篇5節:「一宿雖然有哭泣,早晨便必歡呼」時,我想到了等待的價值,以及它所能帶給人類的興奮感動。詩人宣告了令人大感安慰的信息,比起將來在天堂享有的永久福樂,我們在世上的苦難是短暫多了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17節也寫下了相似的信息,「這至暫至輕的苦楚」,是要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。


所以,現在我們當中那哭泣的人,可以用希望代替絕望,用期待代替悲傷。我們的心中現在或許是黑夜,但不久之後,永恆的黎明即將到來。並且伴隨而至的是上帝所應許的屬天清晨,那裏有永不止息的喜樂。


苦難哀痛與悲傷,鑄成天堂之階梯;但知明日傷痛逝,能有屬天的歡喜。

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伸出援手


對許多在今年痛失親人,心情尚未平復的人來說,下個月或許很難熬。在這假日團聚中少了摯愛的人,可能使他們過得愁雲慘淡,對慶祝耶穌的降生也提不起興致。
詩人安‧威姆斯(Ann Weems)曾經寫道:


在步往降臨節的途中,我們背負昨日的傷痛,傷口依然,創傷深重。這並不是我們不明白,而是靠己再無法忍耐。在通往伯利恆的路上,你能否為我伸出手來?


在羅馬書12章9-21節,保羅提出了幾個和人相處時,實踐基督信仰的的途徑,其中一個似乎在這個時刻最實用: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」(15節)。當我們試著理解那些在傷痛中哀慟的朋友跟家庭,不期待他們在這個歡慶時刻佯裝開心、故作堅強,我們就是在「幫他們一把」。在這些日子,雖然有些人的過世使他們傷痛,我們可以自然地和他們提起去世的親人,然後和他們一起分享過去美好的回憶,也可以安靜聆聽,並禱告懇求上帝的幫助。只有上帝才能完全醫治人們心靈深處的傷痛,但是我們可以對他們伸出援手。


若我能助傷痛心,若以我愛能傳遞;祝福並能有助益,主!教我如何行。


無論你多堅強,都無法獨背重擔。

接受聖靈

我們不是接受聖靈的一部分,或是祂能力的一部分,乃是接受祂整個的自己,按我們的容量,接受祂的生命與力量。 - 宣信

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信徒生活


信徒生活並不只,一時的信心祈禱,它是每天為主活,只以決定為前導。
信仰基督不是一蹴而就,乃是與他同行一生之久。

便利基督教


「電視節目太多,看的時間總是不夠。」這顯然已經成為我們現代人的共識,因為研發的新科技,讓我們能在短短六分鐘或更少的時間內,看完一小時的節目。Minisode Network濃縮了熱門影集或電視劇,使之成為更短更精華的整套節目,方便有興趣的觀眾收看;他們的廣告台詞就是:「你所愛的節目──精華版」。這一切都是要使生活變得更便利。


同樣地,有些人也試著讓基督徒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。他們選擇只在禮拜天來體現基督信仰;他們不分在哪裡聚會,只看是不是感覺最舒服;他們奉獻少量的金錢,他們對同教會的教友表示友善──這也是舉手之勞。這樣的方式,讓剩下的週間六天完全屬於他們自己,並能隨心所欲地生活。


這就是一個「便利基督教」模式。但我們知道,跟隨耶穌是全身心的投入,而不是星期日的便利之舉。身為一個「門徒」,基督呼召我們要為他捨命(馬太福音16章25節),耶穌要我們每天放下自己的計畫與目標,只求活出他的心意。一旦與他建立關係,我們的思想、決定、態度及言行,都將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喜樂、並且榮耀上帝。

基督徒


偉大的基督徒和其他的基督徒的分別,是在於他屬靈的悟性與分辨的能力。 - 陶恕

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捨己


不看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,也不計較別人是否欣賞和稱讚自己,只是默默地做自己應該做的,這才是捨己的真義。 - 吳思源

執著奉獻的心


信徒奉獻,是將最好的獻給神,而不是將次好或無用之物呈獻,神看我們奉獻的心過於我們奉獻的東西,正如亞伯與該隱奉獻,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,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。(創四3-7)

 

  大衛所獻的祭能得神悅納,以致神停止在以色列人中的瘟疫,是因為大衛對獻祭有一顆執著認真的心。縱然耶布斯人亞勞拿願意將禾場的牛和器具送給大衛,大衛也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,這是大衛對獻祭的執著處。


  今日不少信徒都不執著奉獻,奉獻在他們心中只是一項宗教儀式,而失去了實意,所以奉獻變成了可有可無,或敷衍了事的事情,從不曉得在奉獻金錢或物件的時候,將自己的心也奉獻出來,這樣又怎能叫神悅納呢?


  「你若行得好,豈不蒙悅納,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門前,它必戀慕你,你卻要制伏它。」若然我們沒有一顆執著奉獻的心,我們與神的關係將會愈來愈遠,罪也就會如同埋伏在門口的惡魔,俟機控制和蠶食我們的心靈。

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我的火柴盒


火柴盒使我想起神的家,每一根火柴就是神家裡的肢體,每一根的火柴頭是神給我們的恩賜,因著各人不同的恩賜,神把我們放進不同團契當中,互相配搭、互相補足、互相守望、互相代禱。

在團契中最讓我感恩的是,神賜給我們一對尊主為大、努力事主、愛神愛人、看重人靈魂的導師,不持勞苦用愛心去包容及教導我們,不單是真理上、知識上、實踐上,他們時刻身體力行,引證主道,活出生命純存的信仰,實在是影響及激勵我們的好榜樣。

在這些教導裡我們明白,團契是在感恩和領受中,感謝上帝為我們所作的一切,洗淨我們的罪、讓我們與他和好、賜給我們弟兄、使我們同蒙一個呼召,在祂的恩典與赦免中,一同生活、一同服事,並一同在靈裡經歷與神同在。

在認知層面上我們也明白一起生活有著不少難處,這正是神要我們必須學習並學會的功課,否則我們是不能與弟兄姊妹一同領受,從團契生活而來的甜、酸、苦、辣。雖然有時候肢體在團契生活中也會失望受傷,但神要我們經歷的正是信徒生活努力的方向,是共處的操練,是彼此相愛和委身所在。「從來沒有人見過神,我們若彼此相愛,神就住在我們裡面,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」(約翰壹書4:12)。

當我們能夠身體力行活出主道,我們便能懂得如何分享,在一個懂得分享的團契裡,才能堅固彼此的信心,又因著我們彼此的信心,我們就能在團契中同得安慰。所以我們要在這個團契中活出屬靈的生命、活出分享的生命、活出信心的生命,活出同得安慰的生命。

願我們都能好好珍惜神為我們安排每星期的團契生活。

紀律


「教會紀律並不是一套法律規章,而是基於神的話語,而真理的依據必在神的公義與慈愛上,才不會偏差。」- 唐佑之

禱告


要有正確的禱告,必須先有正確的讀經。好的讀經定規隨著禱告,好的禱告定規出於讀經,這兩件事都同樣重要。


李常受

彼此切實相愛


詩篇第三篇大衛求神對付敵人的祈禱詩,是大衛逃避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。


大衛的心情十分複雜,他的敵人查實是他的兒子,他的百姓,詩歌中說:「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」,「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」,敵人與百姓的雙重關係構成了第一重的詭譎,他不能以對付敵人的態度來對付百姓,他又不能以愛護百姓的方式來愛護敵人,因而再構成了第二重的詭譎。大衛一方面求神「打了一切仇敵的腮骨,敲碎了惡人的牙齒」,但另一方面又求神賜福給百姓。大衛在這事情的做法上和態度上都是處於兩難之間,難以取捨。


人做任何的事情,都會以這事情的另一面作代價,但許多時候,人面對魚與熊掌的抉擇,得魚而失熊掌或得熊掌而失魚都會令人無所適從。這時我們只能在禱告中將這種詭譎的抉擇交給神,相信在神是沒有難成的事,更相信神的安排必是最好的,而我們就順服在神的主權下。


學習大衛將兩難的問題交給神,終有一日,我們會察覺到神處理問題的奇妙。


真正的聖經福音是富含社會和道德功能的。 - 高力富

忍耐


忍耐是尊榮神的,並且予祂以充足的時間而用祂自己的方法來對待我們。忍耐乃是我們對祂的慈良與信實一種信心最高的表現。」


慕安德烈

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攜子之手


帶小孩的樂趣之一,就是牽著他們的小手。牽手過馬路,比較安全;人多的時候,也不至於走丟。小孩子走不穩、要滑倒的時候,更可以抓住他們的小手,免得他們跌倒。


其實上帝對你我,也是這樣。人生路上,難免有石頭坑洞,讓人一不小心就絆跤;但也正因如此,詩人說「我的腳幾乎失閃,我的腳險些滑跌」(詩篇73篇2節)。而我們在聽到這句話時,才會覺得心有戚戚焉。


各式各樣會叫人跌倒的問題,我們都要面對。就像詩人亞薩,他因為看到惡人亨通,所以質疑上帝的良善。但是上帝卻緊握著他的手,再次向他保證:上帝會有審判的;而那些惡人,其實並沒有真正亨通。詩人開始明白,只有上帝的同在,只有「你攙著我的右手」(第23節),這才是真正的亨通。此外,上帝還提醒詩人,他會再次引導他走人生的道路,直到迎接他回天家(第24節)。這真是何等美好!


所以,下回要跌倒的時候,別忘了:上帝大能的手正牽著你,他會帶領你走完人生的道路,回到天家!


有許多未來的事情,我現在不能都識透;但我知誰掌管明天,我也知誰牽著我手。


牽著你手的是上帝;你只要信靠就好。

我要


我老遠就聽到有人在尖叫,但直到我推著購物車轉進超市裡的另一條走道時,才看到了那個小男孩。


他的臉上掛滿了淚、生氣地瞇著眼、扯著嗓門叫:「我要!」他的母親很快地看了我一眼。姑且不論她做得對不對,她又累又窘地抓起孩子要的小玩具,丟在自己的推車裡。


我想,我對這孩子太熟悉了。他跟我很相像。因為我常常表現得和那個任性的孩子一樣。有時,我也會向上帝請求:「為什麼?為什麼不能讓我得到那樣東西?」雖然上帝偶爾會滿足我所求的,但那並非他禁不住我的胡攪蠻纏。相反的,我認為他要我了解,如果我自作主張會有什麼後果。


我們以為最好的,並不見得就是上帝所喜悅的事。在以賽亞書55章8節中,主說:「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,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。」


網壇冠軍亞瑟.艾雪(Arthur Ashe)在他《榮耀與傳奇》(Days of Grace)一書中,引用雅各書1章5節來訓誨他的女兒說:「要向上帝祈求智慧,讓我們能明白他的心意,也祈求他堅定我們的意志, 讓我們完成他的旨意。」


這正是上帝想從他孩子口中聽到的誠摯禱告。


當我們開口向上帝禱告,不要假設已知什麼最好。我們必須要能榮耀上帝,並尋求他的旨意與正道。

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上帝真偉大


明尼蘇達大學的一群天文學家說,他們發現宇宙之中有個大洞。大洞的位置,大約在獵戶星座的西南方。這個神秘的空洞裡,沒有銀河、沒有星宿,甚至連「黑暗物質」(dark matter)都沒有。其中有位天文學家還說,想要橫跨天上這個洞,大概要花上十億光年。


於是我試著去揣想,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,到底有什麼意義;但想來想去,卻總是感慨萬千,鬥志全無,甚至連該怎麼想都不知道。畢竟,這有誰能理解呢?


這時候我才想起上帝在約伯身上所做的事。約伯是上帝的僕人,就在他苦難之際,上帝把他的注意力,引導到夜空中同樣那個地方。上帝用獵戶星的星座、星群,用自然、天候的奇妙,使約伯想要找人評理、找上帝辯論的心,就此安靜了下來(約伯記38章31節;42章5-6節)。


在這樣的奇景之前,我只想跟約伯一樣,俯伏在上帝面前。上帝的能力與智慧,言語無法形容,我只有降服,只有放下自己的焦慮、憤怒、反抗,來跟隨他神秘的引導。我還能說什麼呢?我們的上帝,真是偉大!他是我唯一的信靠。


大家同敬拜天上榮耀王,主權能,慈愛,應感謝頌揚,他是我們盾牌,是永遠保障,榮光是他宮殿,歌頌永繞環。


看宇宙之奇,叫人不得不敬拜奇妙真神。

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我心尊主為大


我心尊主為大,尊主為大,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,
我心尊主為大,尊主為大,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。

如何得知


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過?有些基督徒,為了證明自己很敬虔,反而言行舉止根本不像基督徒?
例如有人作禮拜的時候,氣嘟嘟地噘起嘴巴、闔上讚美詩集──就因為領詩的人,沒有把歌詞從頭到尾唱完。


還有個例子,教會中有些會友,因為自己不喜歡年輕人的音樂,於是就反對開一堂青年崇拜。
甚至還有教會,把會堂中間的座位,如同楚河漢界般,按照會友社會階層一分為二,彼此不相往來。


身為基督徒,不但要堅持聖經的真理,更應該身體力行。即便以上種種,不能算是違背真理,我們卻不得不承認,這些自稱跟隨基督的人,從他們的行為,實在看不出愛。他們在世人面前,寧可捍衛個人好惡,卻不肯用行為來見證耶穌的愛。


閱讀約翰一書4章7-21節,我們就會發現:原來上帝的愛,是會改變人的行為。因為在上帝的愛裡,人與人之間即便看法不同,但彼此卻絕不會輕蔑相待的。


因為耶穌說:「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」(約翰福音13章35節)。想想看,別人能從你身上看到耶穌的愛嗎?


願我所言所行,都為榮耀主名;不容一絲半縷,虧負我主聖名。


教會齊心,才能贏得世界。

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脫軌


有一次,我駕車到自動洗車間,我坐在車裡卻不知左前輪沒有對準軌道。等到開始洗了,車子卻動也不動,我將油門一踩,結果輪胎就脫軌了。


這下可慘了,進退兩難。但是洗車機可不管我,即使車輪脫軌了,它也照洗車程式運轉。不一會,我後頭的車子開始大排長龍;還好洗車廠裡有兩個人來幫忙,把車子給弄回軌道。


其實基督徒的生活偶爾也會脫軌。像大衛王就是個例子,而且他的脫軌是非同小可的。大衛王和拔示巴通姦在先,又下令把拔示巴的丈夫派到「陣勢極險之處」,去那裡送死在後(撒母耳記下11章3-4節,15-17節)。上帝雖然揀選了大衛作王,但他的行為卻跟上帝所期待的,相距了十萬八千里。


大衛需要人幫忙,才能回到正軌。所以聖經上說:「耶和華差遣拿單去見大衛」(12章1節)。拿單當面質問大衛奪人妻子之事。所幸大衛天良未泯,認罪悔改(12章13節)。拿單甘冒風險,使大衛與上帝和好,然而大衛仍然需要承擔犯罪的後果。


想想看,你所認識的人裡,有沒有需要你幫忙回到正軌的呢?
弟兄姊妹,同心團契,軟弱之時,彼此鼓勵,過犯之際,直言無懼,攜手遵行,真神旨意。


敢當面質問,才是真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