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在基督裡服事也需要更新休養

重新更新我們,以你愛充滿我;願賜屬天火種,點燃靈命之火。

聖經裝有健康靈命所需的所有養分。

陪我太太瑪蒂購物就像上營養課一樣。每次我只要一拿起某個看來好吃的東西時,她就會說:「看看標示。有沒有反式脂肪?卡路里多少?膽固醇含量呢?」我得承認,如果沒有她在生活中扮演營養「糾察隊」的角色,我一定會胖得和鯨魚一樣!

篩選我們靈魂所攝取的食物,遠比在賣場裡做正確的選擇更重要。我很喜歡一句經文:「我得著你的言語,就當食物吃了」(耶利米書15章16節)。

讀上帝的話,不僅是完成行事曆上一件該做的事而已,我們還得吸收消化。慢慢地、仔細思索吸取上帝的道,並安靜默想它對我們有何意義,這對我們的生命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。在他的話裡,滿是我們靈命成長的養分:

˙與我們靈魂的供給者直接連結

˙給我們智慧與判斷力的腦力補給

˙透過日行檢查審視我們的心理狀態

˙助我們遠離罪惡的預防針

˙充滿平安、盼望與舒適的靈魂洗禮

讓我們吃上帝的言語,享受屬靈的盛宴!

上帝話語有養分,門徒成長必需品,若是我們不享用,奇妙信仰將無分。

因相信,知道他的愛;因溝通,感受他的愛。

瑪拉麗感受不到上帝的愛。她幾年前接受耶穌為救主,她相信她的罪已得赦免,日後也將在他身邊享受永生。她相信上帝的話語,但她也想能感覺到上帝的愛。

朋友的話在她聽來含糊其詞:「重點不僅在感覺而已!只要信,以後自然會有感覺。」她問:「那麼,以後是什麼時候?」她覺得自已一定是「感覺遲鈍」。

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具有情感的我們,所以渴望被愛的感覺是合情合理的。對許多人來說,當有人陪他們聊天,並聆聽他們說話時,就會感到自己正被關愛著。

當我們和上帝建立起親密的關係,上帝也能滿足我們這些需求。他透過聖經向我們說話(希伯來書4章12節),而且他希望我們對他傾心吐意(詩篇62篇8節),甚至包括渴望得到他的愛。除了讓我們享受與他之間的關係,他還每日賜與我們氣息、衣著、飲食與保護。正如詩人所言,當我們信靠他,他便成為我們的「磐石」與「避難所」(2節,7節)。

上帝愛我們。現在,我們要靠信心行走;將來當我們和他面對面時,我們就不會再「感覺遲鈍」。

他帶你走過


幾乎每個人在生命中都經歷過一些低潮時期,也有過消沉和沮喪的時刻。一些常見的憂鬱跡象和症狀,包括感到絕望、思想悲觀,或者覺得失去價值、徬徨無助。雖然我們不能確定聖經中的人物是否也經歷過這種憂鬱時期,但我們可以發現當面對個人的無力感,或者失去對生命的熱情跟意義時,有些人確實會強烈表現出沮喪挫敗、意志消沉及悲傷難過。


以利亞就是一個符合這些特徵的聖經人物。在擊退偶像巴力的先知後,他便接到耶洗別皇后的死亡威脅;他的信心開始動搖,接下來是意志消沉,他甚至想尋死!上帝用許多方式幫助以利亞度過沮喪:首先,主沒有責怪他的感受,反倒差派天使先供給他食物,滿足他肉體的需要,然後主親自向以利亞顯現,提醒他上帝在他的百姓中默默工作,接著,他給以利亞新的命令,以更新其使命,最後,上帝提醒以利亞──他並不孤單!


在我們喪志的時刻,別忘記上帝對我們的愛,以及他何等渴望帶領我們,讓我們能重新認識他!

豪華大禮

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,「他本來富足,卻為你們成了貧窮,叫你們因他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」(哥林多後書8章9節)。這是何等慷慨賜予我們的救贖大禮,超越所有的禮物,是你我生命中所接受過最偉大的禮物!

這個聖誕節,留心耶穌的作為與同在!


2003年的平安夜,知名畫家藤村真琴召集了其他藝術家,在東京的佐藤博物館辦了場派對。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捐了自己的作品到義賣會,要為阿富汗的孩童募款。藤村先生同時也是個住在紐約的熱心基督徒,用過餐點後,他便跟大家分享聖誕節的的真實意義,並且告訴大家,身為藝術家,他們的作品可以為這世界帶來多少盼望!


回想當時的情景,藤村寫道:「我相信當晚,耶穌親自來到派對,造訪了那群可能根本沒聽過他名字的藝術家。我猜想其中有些藝術家,當他們在畫室賣力創作,試圖透過他們的畫作傳達和平時,已經感受到耶穌的同在;一切創造力的恩賜,就像指引博士們的星辰般,直接指向在伯利恆的馬廄。」


保羅寫到,上帝使用各國各族的人,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,或者可以揣摩而得。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,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他」(使徒行傳17章27-28節)。


在最想不到能見到主的地方,我們應該留心他的同在!耶穌可能親自造訪每個聖誕派對,畢竟,這是他的生日啊!

上帝的同在,是他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。

永生神就是靈,智慧廣無邊,深居在光明中,肉眼不能見。

眾聖徒獻頌讚,求助我瞻望,在寶座所隱藏,聖天父榮光。

相信上帝,相信神蹟;不信上帝,不信神蹟

感謝主,雖然我們活在世上,撒但的陰影常遮蔽你榮光,但是我們迫切期盼那日快到,你全然榮耀再次照亮受造,阿們。

十二月的渴望

十二月是人們慶祝神蹟的月份。猶太人傳統中的光明節(Hanukkah)是為了記念:當初只靠一點點油,油燈便在聖殿燃燒八天。聖誕節則是慶祝「世界之光」的來臨,也就是上帝道成肉身──耶穌的降生。

神蹟普遍被認為是和自然科學相互矛盾的,但真正的神蹟,卻能讓我們認識到上帝在世上的超自然力量,這力量超越我們所理解的物理法則。

在十二月,我們大多數人似乎願意暫時放下懷疑,對超自然現象不再那麼抗拒,就算是沒信仰的人,也願向神蹟低頭。在內心深處,人人都希望相信:黑暗、疾病和死亡是可以被勝過的!
或許神蹟中最不可思議的,是上帝行超自然力量的本質。聖經接近結尾的章節,也向我們確保「十二月的渴望」──渴望一切的美好,是可以成真的!「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」(啟示錄21章4節)。有一日,上帝將終止撒但邪惡的支配,以他自己的公義統管世界,做宇宙中正直的管轄者!

基督降生將上帝帶入人間;十架上的基督將人帶至上帝面前

聖誕嬰孩成為我們的救主。「快來向他頌揚,至聖嬰孩新生王」。

上帝賜予最崇高的禮物,激發出最深層的感恩

榮美的救主,統管萬國萬民,他是神子又是人子;榮耀與尊貴,頌讚與崇敬,都歸耶穌永不止息。

哈利路亞

音樂家韓德爾在1741年窮困潦倒之際,接受了都柏林慈善機構的委任,創作一個音樂曲目。這個樂曲是要在一個慈善音樂會中演出,目的是為了籌措善款,讓那些欠債的人不至被送入監牢。他接受了這個工作,並開始日以繼夜地創作。

在短短的24天裡,韓德爾創作出知名的彌賽亞樂章,當中包括「哈利路亞大合唱」。在創作的期間,他從未踏出家門一步,而且經常餓肚子。有一次,他的僕人甚至發現他趴在自己樂譜上流淚。回顧這樣的經歷,韓德爾寫道:「在創作的過程中,我根本不知道到底是我自己在作曲,還是得了異象;我想只有上帝才知道。」之後他也說:「我想在過程中,我確實曾看見天堂以及上帝。」

當我聽到「哈利路亞大合唱」時,我十分感動;相信你也是。但是,可別僅僅停在欣賞的階段,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敞開心靈,以信靠和渴慕的心來迎接這位彌賽亞。正如以賽亞書9章1-7節中,記載了對彌賽亞的應許:他以耶穌基督的樣式來到我們中間,成為我們的救贖主。「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,有一子賜給我們,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」(6節)。

世界之光無斷電的危機

當我們與上帝那毫無窮盡的力量相通時,我們才能活出上帝的標準。我們該如何做到呢?這便得藉著每天尋求上帝的面,並求上帝將聖靈充滿我們。

充滿人心神掌權,徹底除盡眾偶像;領人認罪得真理,如你所願能得力。

唯有耶穌永流活水,能解除我們對上帝的渴望

盡飲上帝良善信實,懷疑恐懼毫無餘地;上帝話語活水純淨,人得涼爽潔淨清新。

認識上帝就像拆禮物,每層都有新發現


我願更多效法耶穌,救主旨意更多領悟;懇求聖靈作我導師,教我學習基督真理。

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在痛苦中信靠,就能戰勝悲傷。

悲傷中存堅忍的心,仍能服事並榮耀他;正如一池平靜水面,反映天空榮美光華。

忠於使命


我們的生活向來很簡單。當我和妻子結婚時,並沒有去追求功名富貴。無論上帝讓我們做什麼,我們只希望能夠榮耀他的名。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上,這個目標都是那麼清楚。當兒女逐漸成長,我開始在RBC服事,榮耀上帝仍是我們生活的中心。


但在2002年,噩運降臨了。我們的第三個孩子,愛女梅莉莎,在17歲那年突然被上帝接回天家。我們在一夕之間,必須重新思考我們的人生。我們這對痛失愛女的父母,是否仍能找到榮耀上帝的方法?或是這個痛徹心扉的事件,會讓我們改變榮耀上帝的初衷?


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。我們將兒女交託給上帝,而他帶走了其中一位時,我們很容易停止信靠、服事,或是引人歸主。但是詩人的話給了我們亮光。他說敬畏耶和華的人,「永不動搖,……他心堅定」(詩篇112篇6-7節)。因此不管你我遇到什麼事情,我們仍能繼續堅定信靠主。


即使面對「兇惡的信息」,我們仍要忠於這樣的使命,就是要榮耀上帝。

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尋找不讓你失望的對象嗎?只有耶穌。

他有我全部所需,我見他面即得著;在永恆裡所需要,只有寶貴主耶穌。

我最愛的是誰


自我的表現,除了高抬自己外,還有是專愛自己。自從人犯罪墮落後,人的愛已經被扭曲,人的愛都是自我中心的。  


自我的強大力量,會使人只愛自己所愛的,無論是人或萬物,這樣的愛都是帶著利益的,對自己有利,或能令自己快樂的,就會愛上,甚至這種愛是帶著佔有性的。因此,在這慾望之下,人是不容易愛神的,因為神的愛是純潔的,不帶有任何利益,同時祂要求人的生命要改變,這改變往往是要經歷很深的痛苦和付上代價的。  


因此,人就竭力去愛自己所愛的,逃避面對神,但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,「人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姐妹、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人在自我的控制下,都在逃避神的呼召,「奉獻自己所愛的?為主犧牲殉道?」,「主阿!有需要嗎?」,「主阿,真的是這樣要求嗎?」我們數盡千百個理由解釋;最後仍是自我控制一切,生命仍是不快樂!

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在基督裡,上帝隱去他的神性,來拯救人類

何等安寧,何等恬靜,真神賜奇妙恩;上帝將各樣屬天恩惠,注入千萬人心;
大多數宗教都是存懼怕的心來到神面前,但在基督裡,上帝給我們開一條路,讓我們遠離恐懼。

唯有上帝能從虛無之中創造宇宙萬物


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傻子們, 研究蜜蜂奔忙或蜘蛛結網;思想星宿懸空按軌道運轉,卻一邊嗤笑「沒有上帝!」

不認主


通常一個人到了危急的關頭,就會顯露他的真我。在平安穩妥的日子,人可以誇口他多麼愛主,多麼願意為主犧牲,可見到了危難的關頭,可能卻是另一種的表達。


彼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,相信沒有人否認彼得是愛主的,他的坦率與真誠也成了門徒的榜樣。可是,他仍是未有對付裏面的自我,專愛自己的罪惡本性尚未淨化。當耶穌被捕以後,彼得冒著生命的危險也前來打聽耶穌的消息。


當他被人識破他的身分後,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危險,自我的情慾就控制了他生命,昔日在主面前的豪氣不見了,在一個使女面前也否認認識耶穌,甚至最後是發咒起誓否認主,可見自我的力量何等可怕。


你有否曾在未信的人面前否認自己是基督徒嗎?是因為抵受不了被藐視、被排擠?你有否在家人面前否認主嗎?你有否在物慾的支配下否認主嗎?當人逃避為基督受苦,逃避未信的人攻擊,自我就控制著你的生命。小心!不要因為自己而否認耶穌!

今日有為自己積儲甚麼嗎?

現代人生活雖然富裕,但憂慮也越來越多,因為害怕失去,故對明天越來越沒有把握,所以積榖防饑,拚命為自己累積財富的觀念,越來越被重視。

殊不知這樣的想法,正是自我的表現,它在告訴你:「要好好為今生打算,生命的富足就在乎你擁有多少財富。」為此,人要不停為自己收藏一切,怎知,人曉得越愛自己反而會越傷害自己!

為自己打算本是好的,但不是按著自我的情慾;只為肉體的享樂滿足而追求,這會引致更大的貪心,使生命耗損於無盡的情慾中。耶穌說:「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」再者沒有人能曉得自己的壽歲,所收藏的畫歸徒然。

自我的情慾驅使人為自己收藏一切,使自己有一種錯覺,以為自己可以控制生命的一切,而沒有倚靠神。神提醒:「無知的人哪,今夜必要你的靈魂,你所預備要歸誰呢?」今日你的生命願讓自我不斷控制,專為自己打算,還是交給神,讓祂引領呢?

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唯有上帝的幫助是我們的希望


多年來,我知主的信實;共度過,喜樂憂傷歲月;多少次,他的恩手扶我,賜力量,終把難關度過。

以便以謝


狄更生有篇寓言故事叫做《小氣財神》,主角叫做以便以謝.司庫路吉。在我小時候,我很喜歡看黑白電影中由阿拉司塔.辛所扮演的司庫路吉。他成功地演繹了這個無情、吝嗇、自我中心的主人翁。每當聖誕時節,我都會查遍電視節目表,看看什麼時候可以再看見這部片子。


數年來,看著司庫路吉的影片,我已對「以便以謝」這個名字產生了一種負面的印象。我情不自禁地把它與司庫路吉這個人物連在一起。然而,「以便以謝」這四個字的原意與影片中主角的個性真是相距十萬八千里。


在撒母耳記上,以色列人打敗了非利士人之後,豎立一塊石頭以紀念上帝在戰役當中對他們的幫助。他們將石頭取名為「以便以謝」,意為「幫助之石」,提醒世人上帝如何拯救他們脫離敵人之手(7章12節)。


這是多大的差別啊!對我來說,這個曾讓我與人的自私相連結的名字,實際上是要提醒我們記住那隨時幫助我們的主。在生命的旅程中,願我們時時仰望那信實的主,而不是自私的人。讓我們把主當成真正的「以便以謝」,就是在人生的險境中,隨時向我們伸出援手的上帝。

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沒有主,萬事皆空;順主旨,諸事能成


懇求我主,使我完全歸你,願在我心裏,充滿你愛意;管理我心不再驕傲自私,我今謙卑所有,永居主裏。

無名小卒

他要當無名小卒。1992年,一位想要競選華盛頓州副州長的西雅圖人,真的把他身分證上的姓名改為「無名小卒」。他表示,當他開始競選時,想要跟選民說:「喂,我是無名小卒,請投我一票!」過後,他承認這麼做的目的,只是要攪局而已。

這個人在名字上玩了個花招,但是對於我們當中想要做無名小卒的人來說,在聖經裏有很多的教導,正確的謙卑是有益的。以色列的詩人深知,離棄上帝是非常愚蠢的事(詩篇73篇22節;箴言30章2節)。耶穌自己也說,離了上帝,我們什麼也不能做(約翰福音5章30節,15章5節)。

但是我們在讀摩西的故事時,也看見另一方面的警告。若我們面對上帝的命令,卻堅持自己是無名小卒,那是錯誤的(出埃及記4章1-17節)。我們的動機會使我們變成一個抵抗上帝慈愛旨意的人。

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或他人是微不足道的。但請記住,上帝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有其意義。如果我們像摩西一樣降服於上帝,我們能靠著他所賜的力量,做任何上帝要我們做的事。

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

耶穌來,為要修復我們被罪損傷的生命

他以嬰孩樣式來到世間, 這個世界乃是為他而造;他來為順服父上帝旨意,為救贖我們死在髑髏地。

專愛自己的生命


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看法;一切為自己打算,已經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。在現實的世界裏,人都在竭力的保護自己,不斷地為自己打算。


耶穌指出:「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。」越發保護自己、為自己,最後在靈裏卻是失喪了自己。現代人太懂得救自己了。


一、 救自己脫離肉身的痛苦,追求享樂,不斷拚命滿足自己的感官需要。

二、 救自己脫離不安定,力求控制一切,人開始信任自己多於信任神。

三、 救自己脫離等候,追求即時的滿足及結果,人開始漠視永恆的事物。

四、 救自己擺脫貧窮,瘋狂地追求金錢帶來的安全感,把整個生命依靠在短暫的錢財上。


自我專愛自己的行為,以為是救自己,卻害了自己,靈裏的生命變得貧乏枯乾,失去了基督裏豐盛的生命,而且耗盡了生命,這有甚麼益處呢?

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

唯有悔罪之人才能得到赦罪之恩


那奇妙無比的恩典,就這樣賜給了我們,若你想見他的榮面,快做認他為主之人。

罪在哪裏顯多,恩典就更顯多了


路易牧師正在傳講關於罪的信息。他一開始就強調:「罪無所不在!」他說,有一次在等紅燈時,看見前面那輛車裡的人打開車門,把喝完的可樂玻璃瓶放在路上,就開走了。
牧師說:「這是錯的!因為這個人的自私,可樂瓶可能刺破別人的輪胎,甚至造成車禍。」我們通常不會將丟垃圾視為一種罪,但是我們內心的自私卻是顯而易見的。
禮拜結束後,當牧師站在講堂門邊與會眾握手時,有個在當地基督教大學授課的聖經教授走過他的身邊,悄聲地對他說:「『罪』會把可樂瓶丟在街上,但『恩典』卻會把它撿起來。」
多年後的今天,路易牧師仍牢記這項屬靈原則。在羅馬書5章的經文裏,也提到了這一點,這也是最讓人振奮的經文,它描述了上帝的恩典。因著亞當犯罪,使罪進入世界(第12節),罪的結果代代相傳。但是上帝用恩典赦免了人的罪,透過愛子耶穌使救恩臨到所有相信他的人身上。世人皆犯了罪,但上帝卻賜給我們豐盛的恩典。

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

認罪是打開寬恕之門的鑰匙


當我想要隱瞞罪,助我來到主面前;賜我勇氣去悔改,斬斷與罪之關連。

自愛自己所愛


自我的表現,除了高抬自己外,還有是專愛自己。自從人犯罪墮落後,人的愛已經被扭曲,人的愛都是自我中心的。  


自我的強大力量,會使人只愛自己所愛的,無論是人或萬物,這樣的愛都是帶利益的,對自己有利,或能令自己快樂的,就會愛上,甚至這種愛是帶佔有性的。因此,在這慾望之下,人是不容易愛神的,因為神的愛是純潔的,不帶有任何利益,同時祂要求人的生命要改變,這改變往往是要經歷很深的痛苦和付上代價的。

  

因此,人就竭力去愛自己所愛的,逃避面對神,但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,「人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姐妹、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人在自我的控制下,都在逃避神的呼召,「奉獻自己所愛的?為主犧牲殉道?」,「主阿!有需要嗎?」,「主阿,真的是這樣要求嗎?」我們數盡千百個理由解釋;最後仍是自我控制一切,生命仍是不快樂!

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

從歷史窗口看人的罪


人有罪嗎?從前我絕不承認自己是罪人,因為我沒觸犯法律,何罪之有?


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,當初上帝「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,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,」全賜給他們作食物(創世記一29),唯一不能吃的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。但是,他們貪心不知足,竟違背誡命,偷吃了禁果,致使人類落入罪中,付上死的代價。


罪從一人入了世界,從此人的內心有了貪戀的本性。窮也好,富也罷,我們一輩子都曾有過據他人之物為己所有的衝動和行為,只不過有一個自我約束程度上的不同,有一個表現方式上的不同。


有些人以盜竊為職業,成了樑上君子。我們在責備他們侵犯我們利益的同時,是不是也反省過自己有沒有在不經意中佔過別人的便宜、盜取過不配得到的名譽,化公物為私有?但不會有多少人承認這一點。那有沒有為私事用過單位的電腦、電話、筆墨、紙張?有,而且類似的事多得習以為常。可是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沒有甚麼大不了,只違規不違法,家常便飯,無人在意。


偷竊只是人性缺點之一,我們生來還有驕傲、自私、貪婪、謊言、欺騙、忘恩、背叛、嫉妒、仇恨等等本性。可惜我們最多只承認自己不完美,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性。


其實,我們也常常不喜歡自己身上的這些本性缺陷,也想遠離,可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如同落井的人無法自救,陷入泥沼的車輛不能自拔。那是不是就無藥可醫了?不是。神丹妙藥就在生命的締造者──上帝手中。我們雖然仍生活在充滿誘惑的世界,但是如果我們信靠主耶穌,就會從祂那裡得著一種屬靈的力量,在我們的良心裡不斷提醒、責備,指導我們遵循上帝的律法,努力遠離試探,不斷去惡向善。

完全的愛


假如你知道某人恨你,你不會殷勤和他來往,因為你怕他傷害你。


假如你知道有人要殺你,你不會送上門去任他宰割。


上帝賜我們自衛本能。君子明哲保身。我們不害人,也不自投羅網。


可是,救主基督耶穌卻為我們如同羊進入虎穴,祂為我們降生到世上來。祂明知道世人恨祂,單是祂那神聖崇高的道德標準就叫人恨得咬牙切齒。祂知道祂降世將受人排斥,被釘死在十字架上;但是,祂仍降世,為要拯救世人。


惟有基督這樣愛我們,為我們降生在充滿敵意和仇恨的人群中,又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。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。惟有從基督耶穌的生平,我們才能窺見上帝那完全、無懼的愛。

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
堅持不懈


與主同行,前程無憂

看見


越看見他的美麗,越認識他的恩典;越渴慕越能屏息, 凝視他榮光的臉。


在天堂最大的喜樂就是看見耶穌。

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

將你的生命投資在可以獲得永生的基業上


來自於人,無法長存,今日尚在,明日消退;來自上帝,將會永存,始終如一,直到永遠!

自我的罪性

罪性的自我有一個明顯的特徵,就是希望自己是最大的,再深入一點,就是自己想做神。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層面(家庭、朋友、公司、教會、社區、國家等。)上追求成為最大。

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

認識自我-高抬自己,只看見別人的錯


「自我」是罪惡性情中表現最強烈的部份,它帶頑強的生命力,一直盤踞在人的生命中,處處爭取利己的行動,表現自己的機會,以達到自我中心的活現。  


認識自我其實是不容易的,因為人就是活在自我之中,這需要聖靈的光照及真理的啟示。自我其中一個表現,就是高抬自己。耶穌指責當時的猶太人,他們常常以靈裏長者自居,常常批評別人的過失,其實他們是掩飾自己的過失,他們隨意公開批評別人,在很多細微的宗教規條上沒有遵守,卻看不見自己藏有更嚴重的罪行,就是自義,可是這一切的隱藏動機都逃不過神的眼目。


「只看見別人的錯」是一種自義的表現,也是自我的流露,這是人的罪性。或許我們會嘲笑法利賽人,卻看不見自己慢慢已成為現代的法利賽人。當知道某弟兄有過失,我們就會熱切的討論、批判,並且以藐視、迴避的眼光相待,「自義」已經橫行在信徒之中,別忘記,世上只有一位審判的主,我們沒有資格論斷別人,只應以愛心接納、勸勉,因為我們同是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