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
只要相信上帝,他就肯定與你同在。


在申命記31章6-8節,當摩西指示他的繼任者要帶領上帝的百姓進入「應許之地」,摩西說出上帝必定常同在的經文。約書亞自己也從上帝那裡聽到相同的話:「我怎樣與摩西同在,也必照樣與你同在;我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」(約書亞記1章5節)


這樣的應許也同樣在新約出現。希伯來書的作者給予這樣的確認:「主曾說:『我總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』」(希伯來書13章5節)


今天無論你在哪裡,都不會孤單。如果信靠耶穌給予你永恆的救恩,你就能確信他絕不會離開你。


耶穌耳語「我與你同在」,在最深的需要之時;當前路黑暗孤單時,「我與你同在,我會引導。」

相信神是我們的產業


如果我們因著物質的產業短少而生埋怨,我們仍未能完全相信神是我們的產業。  


相信神是我們的產業,我們便自然感到滿足,沒有甚麼能比神更好。擁有祂,就是物質上比人缺乏,實質上我們仍是富足的,因為我們擁有的是無盡的產業。  

擁有無盡的產業而不感到滿足,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,是否人的慾望比無盡的產業更無盡?這個說法在邏輯上已經不能成立。可能的解釋是,我們不感到滿足,是因為我們仍未確認自己擁有無盡的產業。  


相信神而不以神為無盡的產業,是不少信徒的寫照。我們所追求的仍是那些有限的產業,所以不能避免地被相對的貧富觀念影響,埋怨自己的產業少而妒忌別人的產業多。  


我們不要被世俗的貧富觀念纏累,「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,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」,富並不比貧強,正是貧富觀念的突破,我們當關心的是究竟在神眼中,我們是義人或惡人,請緊記著:耶和華是扶持義人的,義人的產業是存到永遠的。

我常誇口的是甚麼東西?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,因著這個信念,財物便不是值得誇口的東西。  財主喜歡誇耀自己的財富,財富的意義不單在物質上的豐富,更包涵了社會地位、名譽、權力、影響力 …… 等,所以誇耀自己的財富,就是要說明自己比別人威風、有力量、高人一等。  


財主真的是高人一等嗎?無論他如何威風,他始終高不過神,誇耀自己的財富,無異於井蛙之見,實為有識之士所不屑。財物其實沒有甚麼可誇,從沒有人因為財多而得到神特別喜悅,或因此而得永生。反而,窮乏人的心,更為神所悅納。  


財物不值得誇口,只有神才是我們誇口的對象,我們可以在人前誇口自己認識耶和華,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光榮。這種誇口,其實不是炫耀自己,乃是榮耀神。  


在一個好比較、好誇口的環境,當四周的人都在誇讚自己的金銀首飾、房屋地產,我們作為基督徒,能否敢於在人前宣說:「神才是我最寶貴的產業」!

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

我當以甚麼作為永遠的產業?


任何物質上的產業都不是永存的,就算是三代也花不完的財富,也可以在一日之間全部失去。誰能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情,政局不穩、經濟崩潰、天然災難 ……,都可以在瞬間發生,我們手上的鈔票,並不能保證不會變成廢紙。就算是最保值的東西,若然要喪失其價值,任你和我都阻止不了。可能這樣想法,充滿悲觀的情調,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,誰能確保它不會發生?

  我當以甚麼作為永遠的產業?神的法度可以成為我們永遠的產業,也是我們當喜愛的產業。  神的話語是歷久常新的,無論時代怎樣改變,神的話始終不改變。當神的話進入我們的生命,產生變化氣質的作用,它就跟我們的生活不能分割,永遠引導我們前面的日子,因為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、路上的光。  


沒有任何東西可代替神的話語,在教會被逼迫的日子,有可能它便是信徒惟一的產業。或許當我們真的兩手空空,我們才懂得這種產業的寶貴。

財寶與心


「你們的財寶在哪裏,你們的心也在那裏。」耶穌的說話放諸四海而皆準,古往今來,多少人的心被財寶收買,失去了對神的心。  


基督徒,若我們說耶穌在我裏面,我在耶穌裏面,我的心是向著耶穌的,那我的財寶放在何處?  耶穌並不反對人擁有私有財產,祂叫門徒變賣所有的賙濟人,背後的意思是不想門徒被金錢纏累。擁有金錢而不被金錢纏累是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精神。  


今日很多信徒將財寶放在銀行,或甚至高利息的投資戶口,將財富增加是聰明的理財之道,然而,在財富增加的過程,不少人對神的心也慢慢偏離,變得守財而不是理財,當我們想著金錢可以得著更多利息時,我們便不願意將金錢用在神的工作上,這不是神的管家的理財方式。  


若然神要動用我在銀行裏的金錢,我能傾囊的拿出來嗎?除非我們相信神才是我們的產業,是永不壞、用不盡的,是賊不能近、蟲不能蛀的,否則我們難以擺脫金錢的纏累。我們不要做金錢的奴隸,要做金錢的主人。

撒但的詭計無法和救主的能力相比。




1944年4月28日,第二次世界大戰,盟軍士兵準備執行代號為「虎」的演習,這是為了諾曼地登陸而在這海灘上進行的訓練演習。突然間,敵軍的槍砲船隊出現,七百多位美國士兵在這場襲擊中陣亡。今天,在斯拉柏頓海灘所設立的紀念碑,就是紀念那些在那次演習遭受突襲而犧牲的年輕人,他們沒有真正參與諾曼地戰役。



這則悲劇好像提醒我們所有在基督裡的信徒,我們也是要上戰場爭戰,我們的敵人很強大也很狡猾。這就是為什麼使徒保羅警告說:「務要謹守、警醒,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」(彼得前書5章8節)



如同在斯拉柏頓海灘的士兵,我們面對一個要打垮我們的敵人。所以在服事大君王時,我們要儆醒(提摩太後書2章3-4節)。要能在戰場上得勝,我們必須隨時預備好,能抵擋任何可能從屬靈敵人來的突襲,我們才能繼續服事上帝。




魔鬼的伎倆是突襲,讓你無法繼續前進;儆醒信靠上帝話語,就能抵擋牠的攻擊。


避免漂流遠離上帝,要將錨拋於磐石。


在屬靈層面,我們也容易如此漂流遠去。當我們赫然發現自己漂流遠離上帝時,確實令人震驚。離開的起點是從撒但偷竊了我們對那慈愛創造者的情感開始,並用虛謊來扭曲我們的經驗,導致我們懷疑上帝,而不去信靠他。


想想約伯和他的妻子。他們都有很多理由來對上帝生氣。他們的孩子死了,財富沒了,健康也失去了。他的妻子告訴他:「棄掉上帝,死了吧!」但是約伯回答:「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裏得福,不也受禍嗎?」(約伯記2章9-10節)


有很多態度會讓我們漂流遠離,例如相信除了上帝外還要有更多才會快樂;看重有意義的關係過於忠心於上帝;認為上帝要讓我們予取予求;當上帝責備時就抗拒;當他的話語讓我們不舒服時,就充耳不聞。


如果你開始漂流遠離,記得要與那位上帝保持親密的關係,因為只有他才能使我們滿足。


主幫助我緊靠你,每日更多信靠你;生活暴風若臨到,我也不會隨意漂。

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

累積天上財寶的人,是地上最富有的人。

在《登山寶訓》中,耶穌宣稱類似的法則。他知道我們在看似緊急卻瑣碎的事物上浪費時間,那些東西讓我們無法容納有永恆價值的事物。「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。」耶穌提醒他們: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馬太福音6章32-33節)

你生命的首要事物是什麼?


付諸行動﹕‧ 計畫前總要先禱告。‧ 總要愛人過於愛事物。‧ 凡事要討上帝的喜悅。

在患難中


我們在世上有苦難,這是作基督徒的代價。教會受逼迫,在歷史中是屢見不鮮的事情,無數信徒的產業被沒收,生命也給奪去了。  


「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,也甘心忍受,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」,神的話語是我們在患難中的支持。我們的目光不要放在自己的家業上,也許它們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,但當我們太過執著,一旦失去,心裏便難以承受得住,整個心卻會被自己的產業捆綁。聖經教導我們在這等情況下,也要甘心忍受,原文是「歡喜地接受」,我們怎能歡歡喜喜地讓逼迫信徒的人奪去自己的家業?  


真的,我們是可以「歡喜地接受」的,因為我們的家業其實沒有失去,所失去的只不過是一些會朽壞的東西,但神會計算得清楚,並將會朽壞的家業折換為天上更美好長存的家業,所以在患難中,信徒並沒有失去甚麼,反而得到更多,何不歡喜地接受?  


相信神是真正的產業,使信徒在患難中也能承擔得起。

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

「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。」(馬可福音7章6節)


我們在照相時,擠出虛假的微笑。當攝影棚的每個人都能配合攝影師而微笑的話,至少就能產生每個人都微笑的相片,這就會使我們很高興。畢竟,我們能創造出快樂的圖像,所以微笑不用都是真誠的。


但是在上帝面前的虛假是不被接受的。不管我們是快樂、悲傷或生氣,都必須要誠實。上帝不要虛假的敬拜,正如他也不要接受關於人或處境的虛假陳述。(馬可福音7章6節)


改變我們臉部的表情要比改變我們的態度要容易,但是真正的敬拜需要我們用全心、全性、全意和全力,來表明上帝配得敬拜。即使我們的處境悲傷,我們能因上帝的慈悲和憐憫而感恩,這比虛偽的「嘴唇服事」更有價值。


我們敬拜何等的上帝!我們讚美何等的耶穌!我們前頭有何等未來!永遠充滿愛的每一天!


心中的歌唱帶來臉上的微笑。

如何可以處豐富呢?


因著我們相信神是永恆的產業,我們才懂得怎樣處豐富。  


很多基督徒的困難是不懂處豐富。在卑賤缺乏的時候,他們很享受自己跟神的關係,能夠凡事依靠神,但在豐富有餘的日子,就自覺與神的關係疏遠,日子不用靠神也能過得很好。為了保持與神親密的關係,有些信徒就設法不讓自己太過豐富。一般而言,基督徒處卑賤是較處豐富容易的,豐富而不忘記神,就連以色列民也難以做到。保羅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,他不會因卑賤、飢餓、缺乏而苦惱,也不會因豐富、飽足、有餘而於心不安。因為無論是卑賤或豐富的日子,每一天都是神所賜永恆生命的一部分,現在的生活就是永恆的生活,無論怎樣,都可以知足感恩。  


相信神是永恆的產業,現世的產業便算不得甚麼,意思是說有與沒有物質的產業都是無關痛癢的事情,我們可以有產業,可以沒有產業,有的時候感恩,沒有的時候也感恩;先是沒有產業,後來有了,可以感恩,先是有產業,後來失去了,也可以感恩。有這種心態,處豐富便不成問題了 - 因為只有神才是真正的產業。

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
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


痛苦使人改變,不是更好就是更糟。但是痛苦的經歷,卻幾乎總能讓人打開心房,知道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。在困境的背後是張開雙手的上帝,每個陷入困境的人都被圈進上帝愛的膀臂中。上帝愛的最好證明就是耶穌的十字架。


保羅問: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」(羅馬書8章35節)他滿有信心地回答我們,沒有任何東西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,這愛是在基督裡面。(38-39節)

當我們陷入困境時,上帝在那裡張開著雙臂。


上帝知我路坎坷,知我悲傷與心痛;但他永不捨棄我,愛如己出喜憂共。


縱使一切都垮了,上帝的愛仍然堅立。

為上帝捨棄一切的人,絕對不會被上帝捨棄。

你的信實廣大,你的信實廣大,清晨復清晨,更經歷新恩;我所需用你恩手豐富預備,你的信實廣大,顯在我身。

魔鬼很喜歡我們做虛偽的基督徒

當非基督徒理直氣壯地指出我們的虛偽時,他們是認同上帝,因為上帝也痛恨虛偽。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活出見證,能尊榮那值得我們全然委身的那一位。

虛偽乃是普遍的罪,這罪帶給我主憂傷,他要我們敬拜他時,有信仰和愛在心房。

如何作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?


約伯是個十分罕見的人,他富有卻完全正直,敬畏神,遠離惡事。雖說富有不一定跟敬畏神不相容,但現實上,富有而敬畏神卻是不多的。  


要富人相信神或許不是太難,很多富人在衣食無憂之餘,總想得著永生,但要富人敬畏神,就有點不易辦了,他的產業會成為一種攔阻。  


約伯在東方人中是至大的。就是因為「至大」,所以敬畏神才成為困難。有云「有錢使得鬼推磨」,金錢的作用實在神通廣大,因此,有錢的人,自然有勢,也可以作很多常人不易為的事情。他的生命力因著金錢的作用能夠不斷擴張,背後成千上萬人供他差遣,可以計算為其生命力的外展。一個能夠不斷擴張的生命,易產生「無限」的錯覺,將自己「無限化」的富人,會認為自己是「至大」的,既為「至大」,又如何能忍受一位比他更大的神。  


約伯是至大的,卻不因此目空一切,他明白牛、羊、駱駝、母驢、僕婢,都不是真的「很大」,惟有神才真是至大的。  


不被現有的產業攔阻自己敬畏神,才能相信神是真正的永恆產業。

留有餘地


以色列人曾在埃及熬過四百年艱苦的日子,作奴僕的滋味映襯出自由的可貴,神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,使他們脫離貧窮,進到豐富之地。  


面對迦南美地,即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,作奴僕的歲月雖然已成過去,但摩西千叮萬囑百姓不可忘記艱難的歲月,那是新生活、新制度的基礎。  


在田間收割的莊稼,忘下一捆,便不要再取;打橄欖樹,枝上剩下的,便不要再打;摘葡萄園的葡萄,所剩下的,便不要再摘,總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這種「留有餘地」的經濟觀念,是從作奴僕的艱苦經驗而來的,也是從相信神才是永恆產業這個信念而來的。只有窮苦人才知道窮苦人的痛苦,也惟有曾歷遇這種滋味的人,才曉得同情。  


把剩餘的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,是一種體恤、同情和關懷無助者的表現,對於好榨取、好剝削的人而言,這種作法無疑是跟自己的錢囊開玩笑,那怕剩餘的是微不足道,只要是自己的財產,就不能拱手讓人。時人的想法跟摩西的囑咐大相逕庭。  


要實踐「把剩餘的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」的精神,我們必須讓自己的目光轉移,不計較眼前的貨利,而常記念自己原本也是空空的來。

我們常誇口的是什麼?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,因著這個信念,財物便不是值得誇口的東西。  財主喜歡誇耀自己的財富,財富的意義不單在物質上的豐富,更包涵了社會地位、名譽、權力、影響力 …… 等,所以誇耀自己的財富,就是要說明自己比別人威風、有力量、高人一等。  


財主真的是高人一等嗎?無論他如何威風,他始終高不過神,誇耀自己的財富,無異於井蛙之見,實為有識之士所不屑。財物其實沒有甚麼可誇,從沒有人因為財多而得到神特別喜悅,或因此而得永生。反而,窮乏人的心,更為神所悅納。  


財物不值得誇口,只有神才是我們誇口的對象,我們可以在人前誇口自己認識耶和華,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光榮。這種誇口,其實不是炫耀自己,乃是榮耀神。  


在一個好比較、好誇口的環境,當四周的人都在誇讚自己的金銀首飾、房屋地產,我們作為基督徒,能否敢於在人前宣說:「神才是我最寶貴的產業」!

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

祈求上帝讓你的生命,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豐盛。

如果我們願意讓上帝在我們身上成就他的目的,我們絕不會因為太老而變得無用。

年老卻不退休,爭戰尚未停止;持續勇往直前,直到勝利之日。

人在狂風暴雨中,才能體會錨的珍貴。

我們總是期盼耶穌也能像那天為門徒平靜風浪一般,平靜我們生活中的暴風雨。其實只要抓住聖經的真理,拋下信心之錨,相信他與我們同在船上並關心我們,這樣就算在暴風雨中也能找到平安。

無論暴風有多大,耶穌掌管風和浪,全心信靠主全能;所有懼怕即消散。人在狂風暴雨中,才能體會錨的珍貴。

撇下所有跟從神


耶穌要求我們撇下的產業,不單是金銀財帛這麼簡單。所謂「撇下所有跟從神」,若需要的話,可能還包括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兒女,這些產業比金銀財帛更難捨棄。因此,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意思,不是單說神是我的財富,還包括了神是我的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兒女。


神不會白白的叫我們放下一切,祂應許這樣的人:「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來世不得永生的。」這樣高的「回報率」難道仍不能吸引人作天上的「投資」嗎?當然,我們需要明白,今世的百倍不必然是物質上的,更大的可能是在屬靈方面而言。


願意為神撇下產業的人便會明白,神加給人的恩典與豐盛,其價值是千金也難買的,遠遠超過原有產業的價值。最寶貴的莫過於神的同在和神的愛顧。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,在我們心中,產業的內涵是甚麼呢?神所要求的產業是我們的一切、我們的全部,包括所有外在的、內在的、我們能為祂撇下多少?無論我們撇下多少,神都會一一的計算清楚。

虛空捕風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這個信念如何能夠成就呢?口裏說說,並不能使這個信念落實,惟有當我們心裏承認 -「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都是虛空,都是「捕風」,我們才懂得怎樣看現在的產業,而慢慢加強「神是我的產業」的信念。  


傳道者擁有無數產業:房屋、葡萄園、園囿、水池、僕婢、牛羊、金銀、妃嬪,然而這一切在他後來看來,都是虛空,都是捕風,這是一種「大徹大悟」的人生智慧,他能看清這些事物的性質,其實都沒有半點永恆的價值。  


一切都是虛空,一切都是捕風,對少年人來說是最難接受的,他們的生命如日方中,可以為自己爭取很多東西,生命與前景都像掌握在自己手中,物質上的產業其實是實實在在的東西,叫他們如何能超脫與現階段生命力相符的價值觀念呢?  


傳道者在「後來」才有這種徹悟,所以「神是我的產業」這個信念不是一蹴即至的,它有待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慢慢看透世情,然後在心中扎根,在行動中落實。當然,心中有了這個肯定,我們才能向這方面前進。

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

基督式的接待是敞開家門,以誠相待。

願上帝賜我們一個充滿愛及忠誠的靈,使我們願意以「配得過上帝」(6節)的態度,對待我們的兄弟姐妹。

彼此團契真甜美,唱詩之際也甘甜;若是待人極惡劣,此時刻絕不愉悅。

一心一意的信

初期教會的信徒,信主是一心一意的。所謂一心一意的信,如要說明,最好是用行動來說明。信徒將自己的東西,都拿出來給大家公用,又變賣田產房屋,將價銀放在使徒腳前,由使徒按各人的需要,分給各人。這些行動,是基於一心一意的信而生的,是無數共產主義者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理想生活。  

一心一意的信心,是表示心裏除了主之外,再沒有第二樣東西的位置,一切都變得不重要,就連自己的產業也不關心。他們信主是信得那麼完全徹底,那麼毫無保留!  

這種一心一意的信心,在近代愈來愈稀有,我們在信主之餘,留下了多少心思意念來關顧自己的事?尤其是自己的產業,我們的心不是完全屬主的,可能有更多部分是被世上的田產房屋所攏絡。  

凡物公用,各取所需的日子,在教會歷史中雖然曇花一現,在今已不復見,但這種生活背後所顯明的信心,仍值得我們在自私的人群中繼續尋找。可能有一天,當我們不再執著自己的產業,我們便能再發現這種一心一意的信心。

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

稅吏長撒該


撒該是耶利哥稅吏長,耶利哥是交通要塞,貿易繁忙,且盛產農產品,所以稅收豐富,作稅吏長的從中取利自然少不免,但金錢財物能滿足財主的心嗎?  


金錢買不到生命,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財主有了錢財,卻失去生命,豈不哀哉!  


撒該是少數能看透錢財的財主,大多數的財主視財如命,但撒該卻願意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,而且願意償還四倍給曾訛詐過的人,他知道這些都比不上生命重要!撒該為了要看耶穌,甚至要爬上桑樹都甘心情願,可見他對生命是何等重視,他渴望得到耶穌的救恩。  


撒該這個財主能夠得救,因為他能擺脫金錢的矇蔽,他的眼睛看得見自己生命的不足,也看得見耶穌豐盛的生命。金錢矇蔽人的眼睛是很厲害的,多少個財主就是這樣喪失了最寶貴的永恆生命,他們始終看不見自己的生命光景。

兩個小錢


一個多麼熟悉的故事,窮寡婦將她一切養生的兩個小錢都投進銀庫裏,耶穌對窮寡婦的評價是:「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,比眾人所投的更多。」故事雖然耳熟能詳,但卻鮮有人能夠學像窮寡婦。  


我們不窮,是問題的關鍵,所以我們不能在不足夠的情況下學像窮寡婦。多數時候,我們都有餘錢,所以都是拿有餘的作奉獻。雖然我們不像窮寡婦般窮,但在心態上我們可以叫自己貧窮,只要我們樂於一無所有,投錢入庫時有著將一切獻上之情,神也會悅納我們的奉獻。  


耶穌欣賞窮寡婦,因為她不看重自己的產業(雖然只有兩個小錢),不看重自己的產業,背後的意義也就是不看重自己。能夠不看重自己的人,他的心自然能看重別人和看重神。神所喜悅的便是這樣的人。  雖然我們不窮,卻可以輕看自己的產業。愈富有的人,輕看產業便愈難,也因此愈可貴。

甚麼是你的產業?


甚麼是彼得和安得烈的產業?甚麼是雅各和約翰的財富?豈不是伴著他們成長的船和網?  在加利利的海邊,彼得等人每天都撐著他們的船,撒下他們的網。在過去不知幾許的歲月,他們的船和他們的網,帶給他們每日的生計,船和網不單是謀生的工具,更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,而且是最為重要的部分。  

這一日,他們作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- 跟隨耶穌,這個決定的代價是要捨下船和網。他們捨棄得那麼堅決,那樣完全,竟然將全部的產業一下子拋棄。是甚麼使他們能放得下船和網?當然是一樣比船、網更有價值的東西!他們本是打魚的,假如耶穌從沒有在此出現,他們可以一生一世的每日打魚,但打魚是否人生最重要最有意義的事情?得人比得魚更有意義!

  

彼得等人雖然沒有甚麼高言大智,但他們能夠明白世上的產業都不是永恆的,所得的魚都會腐朽的,惟有得人才是有永恆價值的事情。將產業捨下跟隨主是他們一生中最明智的選擇。

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

只須坦誠認罪,上帝就會塗抹你的過犯

靈裡最深的痛悔,無人眼目能洞見;耶穌卻見心破碎,且能抹去其傷悲。

定睛注目在上帝的獎賞

在腓立比書3章,保羅告訴我們他生活的態度:「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」(13-14節)。這是一種要向前邁進、迎接下一步的心態;也是當我們祈求更像救主耶穌的形象、渴慕與他同享永恆的過程中,我們必須定睛的方向。

今日邁開上進腳步,奔走主路尋新高度;往事過眼但求獎賞,直奔標竿悅主眼目。

見證基督不只靠言語,更要靠生命與行為

你做事的動機是什麼呢?你在影響誰的生命?有時候最受我們影響的人,未必是我們起初鎖定的對象。有時候這個對象,是世上的「巴士司機」。

願我能做明光,讓世界都看見;願人見你慈愛,在我身上顯現。

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

若不奮力抵擋罪惡,就會被罪惡洪濤淹沒


保羅稱我們的身子是上帝的「殿」(哥林多前書3章16-17節),許多力量試圖侵擾上帝全新的內住。在我們屬靈生命當中,那些沒有好好防禦守衛的區域,會成為撒但的立足點──嫉妒、紛爭和分裂將會侵蝕我們(3章3節)。我們每個人都該儆醒守望,對抗我們靈魂的仇敵,並且永遠不給魔鬼留地步(以弗所書4章27節)。


我們可以在腓立比書4章8節,發現可以進入聖殿的資格──真實的、可敬的、公義的、清潔的、可愛的、有美名的,有德行和蒙稱讚的。這些所帶來的平安,將會守護我們的心靈之門!


助我守護軟弱靈,忠貞主動能自控。清潔我心思言行,日日保守我純淨。

沒有產業的人


利未人是沒有產業的人,他們是神特別揀選出來,永遠事奉祂的人,他們所吃用的都是獻給耶和華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,可說是完全靠神的供應。  


在今日作一個沒有產業的人不容易,「無產階級」若非有某種政治上的含義,在經濟生活上,其實是很苦的。如不是環境使然,相信很少人會甘心情願做其「無產階級」。家無恆產的人,如何談得上人生長遠的目標和理想呢?朝不保夕的感覺最折磨人,生命的前景只能定在前面短暫的日子,這種生活便是真正「無產階級」的生活。  


雖然利未人沒有產業,但他們的生活不是「無產階級」的生活。他們的產業是耶和華,雖然沒有田產牛羊,但卻有賜田產牛羊的主,神的供給是豐足的,所以他們不愁沒有產業,而且生活也是豐盛的。  


我們不要害怕沒有產業,那不是基督徒憂慮的事情,神不是應許過嗎?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六33)基督徒首先當關心的是我們心中有沒有神,因為神才是我們的產業。

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

全心忘我盡全力,他人心中總銘記

有位音樂系教授,擁有受過訓練的好歌喉,他在一個大教會的詩班中,通常都擔任男獨唱的角色。而有一個年輕、未受過訓練的詩班團員,名叫鮑伯,他則偶爾唱較短的獨唱部分。當詩班指揮開始準備聖誕節所要獻唱的清唱劇時,她認為鮑伯的聲音及風格較適合擔任主唱的角色。但是,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這件事,才不會使那位教授感到受傷。

她的擔心都是多餘的,因為那位教授跟她有著同樣的想法。他跟她說鮑伯應該擔任主唱,而他也十分忠心地繼續在詩班中服事;這對鮑伯來說是極大的鼓舞。

若人可以將自己的野心放在一旁,而真誠地尋求他人的好處,便擁有得以取悅上帝的態度。你還記得當施洗約翰看到群眾離開他而開始跟隨耶穌時的反應嗎?他說:「他必興旺,我必衰微」(約翰福音3章30節)。

施洗約翰跟那位教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?他們都得以將「個人野心」放在一旁。為了眾人的益處,他們都很高興看到他人高過自己。我們也能做到這樣嗎?

這是最好的功課,也是最不易學成;能將私利放一邊,進而榮耀其他人。

知道上帝看顧我們,心裏就有確據和安慰

當人手已力不能支,有隻手臂從不疲累;當世人之愛已消失,有一種愛從不止息。

一腳踏兩船


富足的官還沒有擁有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信念。他有的是甚麼信念?他相信律法,相信行為,以為這便是永生的條件,但他始終不相信耶穌,最低限度他認為耶穌不及錢財可靠,天上的財寶不及地上的財富實際。  


富足的官被財富捆綁了,他絕不自由,財富恰似主人般命他不許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,在財富面前,他是多麼惟命是從,他聽從了財富,便聽不進耶穌的話。  


耶穌曾說:「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,不是惡這個愛那個,就是重這個輕那個。你們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。」(路十六13),在很多人心中,財富的地位是多麼崇高,那是與上帝同級的地位,都是人的主人,所以很多人都想既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。富足的官何嘗不是具有同樣心態,既想擁有永生,又想擁有財富。  


神不會容許人「一腳踏兩船」,因為祂不能接受在人的心中,有另一樣東西與祂同等,更莫要說財富比祂更重要了。神可以讓人富足,但祂期望人能夠以祂為富足。  


「我信神是我的產業」的意思是,我們願意只事奉神而不事奉瑪門。

塞住憐恤的心


甚麼東西塞住了憐恤的心?是一顆自私自利的心!自私自利跟同情憐憫是相反的,人愈死抱著自己的財物,便愈看不見身旁有需要的人,反過來說,願意用財物來幫助窮乏人的人,就能常常察見各種等待援助的眼神。  


無可否認,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心,而且在自由主義的社會中,擁有私人財產被視為主要人權之一,沒有人可以有權強佔他人的財產,於是眼見弟兄有需要而不施以援手,也可以理直氣壯,我們又有甚麼理由責怪人沒有憐恤的心?但  


神期望我們的愛心,能突破本有自私的心。相信主的人,我們的心是由主來塑造的,而不是單跟隨社會的價值標準走。因此,若有人塞住憐恤的心,我們便有理由質疑愛神的心是否在他裏面,因為愛神的人,沒有理由不愛人。口裏說愛神,行為上卻沒有愛人的表現,那是說不過的。


擁有私財產業無疑是人的權利,但我們決不許讓這個權利蔽塞憐憫人的心,神期望我們善用產業來愛神愛人。

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

基督去,好讓聖靈來住在我們心中

歡欣、歡欣,我靈湧流活水泉源;我歌唱、我歡笑耶穌使我完全。耶穌進到我心,洗盡我心罪惡,歡欣、歡欣,歡欣、歡欣,我靈湧流活水泉源!

我們的罪顯多,上帝的恩典則更顯多

羅馬書5章歌頌基督的勝利,這一章通常也被稱為新約中「恩典更多」的一章。在此,保羅把罪所造成的災害與上帝的恩典所重建的大能相比;在所有的事上,恩典都會勝過罪惡。保羅所下的總結是:「只是罪在哪裏顯多,恩典就更顯多了。就如罪作王叫人死;照樣,恩典也藉著義作王,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。」(羅馬書5章20-21節)

無論我們個人因罪而失去多少,我們都因著基督復活的勝利而得到更多。


罪惡絕望如風浪兇險,威脅生命將永遠沉淪;幸有救主無量大恩典,指向十架得贖罪救恩。

上帝將歷史上最慘痛的事件變成最輝煌的勝利

夜色深沉,罪惡來攻擊,憂傷重擔,我們難背起;今我看見,主來的預兆;我心發熱,我福杯滿溢。

基督十架彰顯上帝至愛,也揭示世人罪孽深重

瞧!世人釘他於十架,嘲辱救主、使之蒙羞;慟!聖潔寶血為誰流,何等之愛,只為你我。

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

愛不只是情感的喜好,而是捨身忘己

我得一友,真是良友,未認識,他已愛我,他用慈繩愛索牽我,使我與他相連合。

出賣別人


人為了追逐產業而極其能事地出賣別人,不要以為可以心安理得地活下去。在出賣別人之前,人必須先出賣自己的良心,但良心是最難出賣的,也不能長久被出賣,當有朝一日,良心反對被出賣,人便會苦於自責。更重要的,神也是不能被收買,為了錢財而作的一切出賣行動,將來都要受到審判。猶大的例子,我們不可不察。

猶大將要賣祂

「我把他交給你們,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?」猶大跟祭司長在討價。這是人間最卑劣無恥的行為,用「賣友求榮」來形容還差一截。  

只是三十塊錢,猶大便將耶穌賣給了祭司長,祂是他的師長、是他的朋友,但所謂師長、朋友,價值都不及三十塊錢,人間冷暖自知!  

人為了追逐產業錢財,真可以埋沒良知。當錢成為人心中最高的價值時,一切人、事、物都可以為了錢而出賣。賣物而謀取暴利,為利而作非法勾當,都不及為財而妄顧人情那樣令人痛心疾首,那表示了人際的關係是分毫不值的(或只值某個價錢)。  

在這個追逐錢財的世代,人情薄如紙,可能這是我們要付的代價。「賣友求榮」的人,請不要奢望享受人間的溫暖。朋情、親情全都屬非賣品之列,若然拿來賣,便是褻瀆了人類崇高之「情」。  

猶大是可憐的,因為他作了一件人類最不恥的事情,賺了三十塊錢,卻失去了耶穌,猶大可謂得不償失。

私留幾分錢


神賜給我們賺取金錢的能力,也讓我們管理這些金錢。哪些用來奉獻,哪些作家用,哪些留給自己,我們都有權分配,神並沒有強逼我們將所有錢都拿出來給祂。神既然給我們在運用金錢上有這麼大的「主權」,我們就須要在神面前誠實運用,切勿在這事情上欺哄聖靈、欺哄神。  


個人收入是很多人心中的秘密,絕不願向人透露。在不得已時,甚或會虛報,但在神面前,我們絕沒有辦法保守這個秘密,我們一切產業財富,神都瞭如指掌,若我們想向神虛報收入,那是無知的妄想,難道我們逃避奉獻,可以像逃稅一般嗎?  


很多人都受不起「私留幾分錢」的試探,「私留幾分錢」可能是在行動上,將當納的錢留下幾分,也可能是在心態上,否認自己所擁有產業的數量。神容許我們擁有自己的財富,所以為自己留下幾分錢是光明正大的事,又何必像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一樣欺哄聖靈呢?  


一個忠心的管家,是懂得光明正大運用神所賜的錢財。

生命中的元帥


「工作」是現代人極大的重擔勞苦,很多人並不能享受工作,因為他們所抱持的工作態度,已失去了它本有的神聖與意義。商人視工作為賺取更多金錢的機會,工人則視工作為晉升、致富的門徑,所以人們便夜以繼日的工作,工作成了他們的元帥。  


傳道者體驗到這種痛苦,他發現人在世上竟是每天勞碌累心地工作,甚至晚間也無法安睡。雖然如此,人若能在工作中享受勞碌後的成果,也會在所不計的。可惜傳道者感到痛苦的是他體會到人根本無法分嘗這些成果,相反地那些沒有經過勞苦的,卻坐享其成,這是何等的悲哀。  


當工作、事業變成了人的元帥,人就會在勞碌累心中生活,這是悲哀的事。但當人能想到神是我們的元帥,一切的福樂都是神所賜的,人就能從勞碌痛苦中釋放出來,去享受神所賜我們的工作、智慧和福樂。

失去產業


神可以賜給人地上的產業,也可以收回產業,端在乎人是順服神抑或悖逆神。  


在舊約以色列民的觀念中,貧窮不是一項美德,雖然不是所有窮人都是橫梗叛逆的,但整體而言,百姓認為貧窮是出於神的咒詛,是反叛的結果。以色列民追求豐富,認為那是一種神賜的福分,因為他們深信神帶領人出埃及是要領他們進豐富之地,神的心意是叫人在物質上也享受豐足。在這種觀念驅使下,百姓開始斂財,又不按正道得財。他們仍抱持著富足便是福的信念,誰不知罪已經跟他們的生命纏上。在追求貨財之餘,卻不留意保守自己的心,這是愚頑人之舉,那財終必離開他們。  


猶大亡國,土地被佔,失去神所賜的產業,全因他們罪大惡極,終於一切貨物、財寶等都交給了仇敵。  


失去產業的人,快快向神悔罪吧!神不是不願意人富足,祂收回人的產業,是要懲罰悖逆者的罪。

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

耶穌承擔世人的罪,並賜給我們救恩

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罪,但天父使「我們眾人的罪孽」都歸在耶穌身上(以賽亞書53章6節),在上帝的眼裡,凡跟隨他獨生子的人都無罪了──因為耶穌已經擔當了我們所有的罪。

救主耶穌從天降,用愛服事於世上;捨棄尊貴的榮光,眾人之罪他擔當。

敞開心房,開放家庭,祝福臨到你我他

何處有貧困和無依,上帝的愛就在那裏;他們若能知主的愛,從此不再自怨自艾。

為風勞碌

每一個在生活中勞碌打滾的人,或許都曾問過自己:「終日營營役役,究竟為了甚麼?」我們不能在沒有任何理由之下,維持每日勞心勞力,有人為了家庭,有人為了個人的滿足,有人為了供獻社會 …… 但當人仍未有一個更崇高的理由,最普遍而最有效的 - 是為了金錢!

「為了錢財」,這個簡單而有力的理由,支持著不少人每日透支他們的心力,也為無數資本家提供了榨取人心力的機會。「為了錢財」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普遍的心態,這個心態也是社會繁榮安定的原因。只是社會在繁榮安定的背後,人心也被錢財所勞役了。  

「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?」傳道者在嘆息!錢財只能帶給社會繁榮,卻不能使人心安定。「為風勞碌」說明了錢財的本質是風,根本是虛空無意義的,而人心也會像風一般變幻無定。  為風勞碌的人,終身在黑暗中吃喝,多有煩惱,又有病患嘔氣。

追逐虛空

「錢不是萬能,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」,時下的人是這樣肯定金錢的價值,誠然這句話很有道理,但人的注意力不是在於金錢的作用有限,而是在於「沒有錢就萬萬不能」,這句說話其實是為世人追逐金錢找一個冠冕堂煌的藉口而已。  

輕看金錢的人,多不會說這樣的話,貪愛銀子的人,這句話最稱心滿意。然而,貪財的便已在「貪」的惡欲中,貪者不知足,結果永遠都在貨財的追逐之中。

「虛空」是傳道者對於「銀子」、「豐富」的最終判語,這個判語道出了銀子貨財在永恆意義上是毫無價值的。豐富金銀、萬千家財,如果拿來跟「無限」相比,就連滄海一粟也不如,只有「虛空」能夠充分說明它的真實性。

人以為「沒有錢就萬萬不能」,其實都只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看金錢的價值,在這個意義上雖然言之成理,但若我們的眼目只從這觀點看,而不能站在永恆的觀點看,我們還沒有看到貨財的真相。或許有朝一日,當我們將眼光放得遠些,我們將發覺一生的追逐貨財,到頭來只是追逐虛空而已!

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

當你只有上帝時,你就擁有了一切

當轉眼仰望耶穌,定睛在他奇妙慈容;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,世上事必然顯為虛空。

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

上帝進入人類歷史,賜下永恆救贖


基督是永恆的造物主,是萬物之主,升為至高,超乎世上的邪惡與腐敗。他是生命的起源,天軍天使齊唱頌揚他,等待差遣。然而,他卻為愛我們這淪喪的人類,「就自己卑微,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(8節)。他來到我們這個不起眼的星球,降生在骯髒凌亂的馬廄,成了躺在馬槽裡的無助嬰孩。


成年後,基督忍受無家之苦(馬太福音8章20節);渴了,向一名曾犯了淫亂罪的婦人要水喝(約翰福音4章7-9節);累了,睡在風浪搖晃的船上(馬可福音4章37-38節);無罪的他,一日曾被眾人稱頌歡迎(馬太福音21章9節);接著卻被定罪,並釘在羅馬人的十字架上,承受了極大的痛苦。


這就是上帝的寶座到髑髏地的距離。距離有多遠,他的憐憫與恩典就有多深。


啊! 神愛偉大預備救法,耶穌捨命成全神計畫,除盡神人間隔閡裂豁在各各他。

願意為人做小事,才能為主成大事

當上帝道成肉身來到這世上時,他屈膝為人洗腳、親近孩童,願意捨生命來救贖我們,讓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,免受罪的控制。他以身作則,讓我們更信服他的誡命。

世間浮名裏,沒有真偉大;服侍奉主名,才算真偉大。

上帝的花園在坎坷世間路的盡頭

無論死亡的距離是遠是近,我們都應活出信心,把目光焦點放在永恆的家上。

生命走到了盡頭,永恆安穩才開始;如同救主已應允,天堂才是我的家。

生命的價值極貴


生命的價值極貴,貴得無論多少錢也買不到。若說得準確一點,生命的價值並不是用錢來衡量的,所以縱然萬千金銀,也不能與生命等量齊觀。  


我們的問題,是不能接納所有人的生命都具有同等價值,我們總喜歡比較生命價值的高下,以為某些人的生命比別些人的生命更具價值。要比較便要拿標準出來,這個世代,已經不是用道德來判斷價值的世代(道德判斷當然也有它的長短處),而是以金錢作為衡量尺度的世代,所以,資本家的生命比普羅大眾的生命更有價值。這種看法簡直是渺視生命!但荒謬的,最主張這種看法的,反而是大多數的小民百姓,或者他們都在幻想一朝富貴,便會親嘗高人一等的滋味。神所造的生命價值極貴,用錢來衡量生命的價值,其實是指生命降格為可用錢財量度的物事。要使生命回復其本有的價值,我們便得回到神的創造裏,承認每個生命都是神所重視的,並沒有優等次等之分。既然神不會以我們的生命為次等,我們又何必輕看自己、輕看他人。學習奠重生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