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

自發性的愛約


要默想愛,就要認識神,我們不能從人間的感情去默想愛,因為我們的情感已經被罪性所扭曲。神對生命之愛是人不容易認識的。祂的愛是自發的,發自祂自己生命的深處,所以祂的愛並不需要原因,從祂選召以色列為選民,就可以看出這種愛的特質。
  
「我是耶和華……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,我也要作你們的神。」神的宣告並不是一個獨裁者的宣告,乃是祂發乎內心的愛的宣告,也是一個自發性的愛約。神要揀選一個受苦、滿身罪污的民族,成為屬於祂的聖民。祂聽見百姓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:記念祂向亞伯拉罕立的約,神的憐愛在祂裏面發動,使祂行動,宣告以色列民為祂的選民,祂也要成為他們的神,透過這個愛約,建立了一個特殊的關係,進入神的恩典之中。
  
當我們再思想自己的愛,就是失去了這種自發的力量,我們的愛都變得自私與被動,我們愛,完全是取決於對方怎樣待我們。在現代人中,愛竟成為交易,這是何等可悲。

轉離自己


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。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,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。(伯四十二10)

許多人一遇到苦難就忘記了禱告,即使禱告也往往只為自己,鮮有人在苦難中還為別人代禱的。但約伯受苦到了最後,竟能為他的朋友們代禱;而當他為朋友代禱之後,神就使他從苦境轉回,並且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還加倍。當人只知為自己禱告的時候,所想的盡是自己;但越想自己,問題就越多,痛苦就越深,難處就越大,至終只會被自己的問題所捆綁,不得釋放。當我們能為別人代禱的時候,不再被一己的問題所纏擾,反而能從自己的軟弱中走出來,活在神面前。

若想要憂愁和煩惱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「多想自己」;相反,若不再想自己,只想到別人,處處為別人著想,我們的心胸就開闊了,痛苦也就自然消失。聖經說:「我若心裡注重罪孽,主必不聽。」(詩六十六18)一個自私的人必是一個犯罪的人,因為自私就是罪。約伯三個朋友的話曾刺傷他;但神要約伯學習愛心的功課,為他的朋友代求。而代求之前約伯必須對付恨人的罪,進而才有為他們代禱的負擔。

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
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新起點,而是一顆新造的心。


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個卡通電視節目,名叫湯姆小英雄。當湯姆面臨困難時,他就會帶上漏斗帽並和他的萬能狗曼非一同解決困難。通常這些麻煩都是來自湯姆的死對頭克瑞比。到現在我仍記得他們怎麼形容這個反派角色──他就是那「壞透的克瑞比」。
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都有和克瑞比一樣的通病。除了耶穌基督,我們都壞透了。保羅這樣形容我們「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。沒有明白的;沒有尋求上帝的」(羅馬書3章10-11節)。沒有人可以達到上帝聖潔的標準。因為我們犯了罪,所以與上帝隔絕,故此上帝差祂的愛子耶穌,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架上,並且從死裡復活。如今我們可以因著相信耶穌而「蒙上帝的恩典……白白地稱義。」(24節)

耶穌已來到我們這些「壞透的人」中間,並讓相信祂的都成為「新造的人」(哥林多後書5章17節)。因著祂的聖潔,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。

我知我是罪人,主是我所需,祂死為贖我罪,我得之有愧;救贖大功成了,唯祂我深信,在耶穌基督裡,我得著永生。

外表出眾


押沙龍對王說:「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,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。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,曾許願說:『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,我必事奉祂。』(撒下十五7至8)

不要做追星族,不要看重外在美。押沙龍出奇漂亮,也是出奇的壞。若說大衛的失敗影響他,那麼大衛的悔改、敬虔為何沒影響他?此處押沙龍借用神的名字欺騙父親,想是投其所好,以為只要搬出耶和華的名字,父親就必信他。押沙龍不認識神,不懼怕神,不守神誡命。他殺兄暗嫩,是犯十誡中第六誡;弒父奪位,犯第五誡;此處妄稱耶和華的名,是犯第三誡。後來他與父親的妃嬪行淫,犯了第七和第十誡。這個人外表出眾漂亮;骨子裡卻也出眾骯髒。就像很多明星、名人,外表漂亮,廣受歡迎,卻甚麼骯髒事都做得出來。主耶穌說:憑著他們的果子可認出他們來。所以不要因某人漂亮、說話動聽,就做他的迷哥迷姐。「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,都是誠誠實實去的,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。」(十五11)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與不敬虔的人親近,容易被騙和被利用。求主幫助我們不看重、不跟隨外表漂亮卻不敬畏神的名人,以免被人誤導走迷。

不再是我


讓自我失去對生命的控制,是需要一個生命的轉化過程,就是一個為己而活的生命,轉化為主而活的生命。
  
「不再是我」是表明生命有了新的追求方向,從前人生只為滿足自己內在種種的情慾,如今卻不是這樣,因為「自我」已死了。保羅非常肯定地說:「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」,這不是頭腦上的知識,乃是他屬靈的一種經驗,他發現自己生命的知識,這乃是他屬靈的一種經驗,他發現自己生命的污穢,這種程度使他感到驚悸,以致他極想離開這生命的卑污,痛恨這罪惡的生命。
  
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使保羅的生命死而復生,在基督的救恩裏,他找到真正平安與喜樂的生命,「為主而活」使他發現生命更高的意義與滿足,並且他的生命有更深的轉化,從情慾的生命轉為基督美善的生命。這種改變,使保羅深深體會「不再是我」的事實,不錯,這是他從內心湧現的聲音,對自己更深體會的發現。
  
自我降服了,生命淨化了,他的生命可以自由了,自由地為主而活,因為他發現主是愛他!

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

恩典與工價


拔示巴... ...生了兒子,給他起名叫所羅門。耶和華也喜愛他,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,叫耶底底亞,因為耶和華愛他。(撒下十二24至25)

耶和華有恩惠,有憐憫,有豐盛的慈愛。祂不長久責備,也不永遠懷怒,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,也沒有按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。大衛犯下殺人夫奪人妻的重罪,神不但赦免,還愛他和拔示巴所生的孩子,更將他們列入耶穌基督的家譜中,真不可思議!令人難以置信。

是的,神的慈愛令人難以理解到忿忿不平的地步。所以浪子的兄長覺得父親不公平,清早進葡萄園做工的人覺得園主不公平,我們覺得神不公平;但唯其如此,才突顯恩典的意義。恩典是不配得的。若我們覺得我們配,我們好,我們能,我們貢獻大,神賜福保佑我們是應當的,不賜福保守是對不起我們,那麼我們其實不明白甚麼是恩典。我們希望得的是工價,不是恩典。只有從最不配的人身上,我們才看到恩典是甚麼回事;可我們往往不從這方向看,反大呼不平。咦!原來我們沒真覺得自己是不配的蒙恩人。難怪我們感恩不深,愛主不多,還覺得神虧欠我們。求主憐憫!

當上帝擦去我們淚水時, 悲傷就化成了永生的樂章。

當我息了今生勞苦試煉,安然登上那美麗的彼岸;與我所敬愛的救主相見,那是我永遠無比的榮耀。

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

世上成就不過曇花一現, 唯有相信耶穌才得永生。


好幾年前,我有個朋友前往參觀遺物展覽,這些古物是聲名狼藉的鐵達尼號首航時所留下來的。參展的遊客拿著複製的船票,上面印著當時旅客或船員的真實姓名。幾十年前,當時那些人們登上了這艘船,踏上了這畢生難忘之旅。參展的群眾在展館瀏覽了整套純銀餐具和其他的手工製品,在參展結束處,遊客們體驗到難以忘懷的一刻。

在那裡有一塊大告示牌,列出當時所有旅客的姓名以及座位等級,如:頭等艙、二等艙或船員。當我的朋友對照告示牌,尋找自己手上那張船票上的名字時,發現有一條線將告示牌劃分為二。在線上方的名字是「獲救」的旅客,以下的名字都是在船難中「失蹤」的人。

這件事值得深思,因這和我們在地上的生活相似。這世界如何定義我們的地位實在無關緊要,至終重要的唯有:你是獲救的,還是失縱的?耶穌說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」(馬太福音16章26節)或許你已經相信基督作為個人的救主,但是在你身邊同行的旅客呢?不要以外在衡量他們,倒是應與他們聊聊最後的終點。

功名成就不是資格,富貴榮華一樣無用;只有一點生死攸關,耶穌是否在你心中?

賢愚之別


大衛對拿單說:「我得罪耶和華了!(撒下十二13)

唐太宗有魏徵犯顏直諫,大衛有先知拿單說「你就是這人」。二人都是明君,但都不因為從未犯過大錯,也不因身旁有人直諫——歷代暴君都有諍臣;但夏桀殺關龍逢,商紂殺比干。賢愚之別其實是能不能接受忠諫。

有人以為基督教說人都有罪,叫人反感、抗拒、無法接受,應該多講愛和恩典。殊不知這正是逆耳忠言與阿諛奉承之別,也是聽者賢與愚的試金石。

近代教育家教父母們以欣賞、稱讚取代規勸、責備,免得傷害孩子的弱小心靈。殊不知這樣做正是為社會培養心理脆弱、沒有勇氣面對自己錯誤,也無雅量接納逆耳忠言的後代。難怪現代人尤其抗拒真理,你跟他們講聖潔生活,他們會恨你呢——跟昏君沒有兩樣。

求神賜我們剛強的心,敢於面對自己的錯;並賜我們寬廣的心,容得下從神來的逆耳忠言!

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

因受苦難得已完全


自我的罪性是包括:一切自義、自憐、自信、自滿、自愛……等。這些住在我們裏面的深處,而且是我們人性中的一部份,要對付自我,就是要把這一切都拆毀、除掉,才可以把生命重建。
  
耶穌為人類成就的救恩,也是要經過一個痛苦的拆毀,完全承受死亡的痛苦,才能達到最後的目的。既然耶穌為人類的罪,經歷最大的痛苦,那麼人的生命要得完全,又怎能不需要經過痛苦呢?
  
自我是由於有感情有知覺,震動全身的東西而拼成的,觸到它,就會使我們覺得疼痛;撕掉它,就會叫我們受傷和流血,因此對付它就要與基督同釘死在十字架上,這不是別的,乃是叫我們經歷最深的痛苦。十字架對自我來說是殘忍的,也是致命的,但卻是頂有功效的,經過這種痛苦,生命就活了,可以邁向完全了。
  
我們是主的門徒,就絕不能逃避這些痛苦,沒有拆毀,焉有建造呢?沒有破碎又何來更新呢?

經歷痛苦有一根刺


自我是一股頑強的力量,而且它是隱藏在自我保護之下,當自我受到攻擊時,它會使人感到痛苦或不安,因而人就會保護它,放棄對它的攻擊,故此,對付自我一定要忍受痛苦,不能姑惜它的哀求。
  
保羅在生命上也有這樣的經歷,他曾經有過上三重天的經歷,但他卻沒有向人說,免得自己驕傲自誇,原來神容讓保羅的肉體存在一根刺,使他警覺常存謙卑的心,不可自高自大。
  
這一根刺保羅沒有說出是指甚麼痛苦,但我們卻可以知道這一根刺對保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,因為他曾三次求主,把這刺挪開。神並沒有挪開這根刺,繼續讓這痛苦臨到他身上,為要克制保羅的自我。
  
對付自我絕不會毫無痛苦的,它要像拔牙一樣覺得劇痛,血淋淋地從牙床中拔除出來。同時還要以冷酷的態度拒絕它的哀求和乞憐,要認定把自憐從心中轟出去。雖然要忍受這一根刺的痛苦,但對生命的益處,這是絕對值得的。

順服神在靈裡長大成人


對付自我除了消極方面拒絕之外,還有積極方面順服神,當人願意跟從神的生命,能夠不斷成長,自我生命的力量就會慢慢的減退。
  
希伯來書的作者實在非常渴望這群弟兄姊妹,可以在靈裏長大成人,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,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方。

惟有屬靈生命茁壯,才有能力控制自我,這成長的過程就是需要神的道的餵養,人有了神的道,他的生命才會有真理的力量、良善的力量,及辨別是非的力量,並且有明白神旨意的力量。因此,人才能有力量控制自我,讓自己的生命走向美善。
  
可惜,今日太多信徒仍好像希伯來書的信徒一樣,不肯重視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,多年來仍是停留在屬靈嬰孩的地步,仍是吃奶,不能吃乾糧,屬靈生命仍是沒有力量來控制自我的情慾,不能信靠神,也沒有力量行善。你信主多少年呢?你的屬靈生命能控制自我嗎?

拒絕罪不能作你的主


拒絕罪是對付自我的有效方法,因為罪會利用人的自我,使內在的情慾爆發出來,人就會陷入罪中。
  
保羅反駁那些以恩典顯多為藉口的人,指出人不可藉詞放縱自己而犯罪。人接受了基督救恩,就表明了透過基督的死,人在罪惡上也是死了,意思就是罪惡已不能在這人身上發揮影響力,這人生命的主權已經屬乎基督,而且也擁有一個新生命,這生命是按照神的心意,追求美善的事。
  
保羅強調罪必不能作我們的主,以致我們不再懼怕罪惡的權勢,可以放膽拒絕自我,使罪惡不能牽動我們內心的情慾當我們不再懾服於罪惡權勢之下,就要讓新生命在我們裏頭成長,這樣才可以有力量控制自我的情慾。這是一場長期的爭戰,我們何時順服新生命及聖靈的引導,自我就不能發揮作用;相反,自我就會再度活躍起來。

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

不求自己的意思


這世界有太多不公平的審判,大至國家的判例、法庭的判例,小至個人的批評,都存不公平。人很難公平地審判他人,如果我們坦誠檢查自己,就會看見很多動機影響我們的審判。我們不公平的審判可能因驕傲受了傷害,可能因偏見而盲目,可能藐視而傲慢,可能因自以為義而判他人有罪,或是我們根本對受審判者的處境一無所知。而審判往往成了自我利用的工具。
  
耶穌擁有絕對的審判權,但祂強調祂的審判是公平的,因為祂的審判是不求自己的意思,這相等於宣告祂的審判就是神的審判。耶穌尚且放下自己,在審判上完全不求自己的意思,更何況是我們呢?
  
今日在信徒的內心世界裏,仍有太多自己的聲音、太多自己的意思,去判定事情,若事情的結果不切合自己的意思,自我就會發出攻擊,作出無數的破壞。弟兄姊妹,學習靜默,多一點觀察神的作為,不要讓自我有機會作祟。

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

伸出援手,能減輕他人的重擔。


「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」(加拉太書6章2節)

不久之前,我和妻子珍妮答應了一位教會姐妹的晚餐邀約,她是我們教會主日學的一員。在她熱情地為我們準備食物時,卻很深地割傷了自己的食指。在載她去到急診室時,我們為她禱告,也在候診室陪著她。幾個小時之後,我們的朋友終於見到了醫生。

我們送她回家後,她堅持要我們留下,一起享用她準備好的晚餐。那真是一段很棒的時光,充滿著生動的交談和靈裡的團契。在享用晚餐時,她和我們分享一些曾經使她心碎的事件。還有,在生命經歷這些高低潮時,她發現上帝是如何以美好的恩典介入她的生命。

後來,我和妻子回想那趟意外的醫院之旅,還有因此而產生的分享與團契。這節經文就浮現於腦海:「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」(加拉太書6章2節)。當我們給予這位受傷女主人支持幫助時,她因此蒙恩得福。接下來透過她的殷切款待、美味佳餚,她就成為了我們的祝福。

回想起來,當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時,帶有傷痛的經驗,都可以成為不可思議的大門,通往更豐盛的團契關係。

美麗生命是以關愛,擔當他人生命重擔;美麗靈魂是在各處,體現顯露基督精神。

感恩的攔阻


眼有光,使心喜樂;好信息,使骨滋潤。(箴十五30)

2010年6月《讀者文摘》的一篇文章談及人若懷感恩之心,或多說感謝別人的話,可以令身體製造出更多血清素和多巴胺。而醫學上已經證明,這兩種物質能使人產生快樂和愉悅的感受。換句話說,感激之心能使人在生理上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,令人身心愉悅!所以,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凡事謝恩」,並認為「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」(參帖前五18),實在極有科學根據!

是甚麼攔阻人常存感恩之心呢?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常常去跟別人比較。「為甚麼別人的朋友比我多?」為甚麼別人都聽某人的意見,不聽我的意見?」我甚至聽過有位姊妹向神抗議:「為甚麼某位姊妹有獨身恩賜,我卻沒有?」(背後的投訴是為甚麼神要讓我獨身?這對我來說是極痛苦的事,是神迫我如此的。)就如傳道書所說,每個人其實都有神所給他的「分」,人不能接受或享受自己那一份,就會產生很多不滿、抑鬱。人生的際遇各有不同,有些人的困難多些,他們憂傷愁煩,是值得同情的;而另一些人的困難不是不多,只不過他們處理的態度不一樣,心境也就會不一樣。要相信,神的話「是我腳前的燈、路上的光」,祂自會帶我們離開黑暗。

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

做出最佳的選擇,祝福必如漣漪般擴展。


「使你們能分別是非,(或作:喜愛那美好的事)作誠實無過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。」(腓立比書1章10節)

在我一生中,曾得到許多很好的忠告。其中很棒的一項來自我朋友獨具慧眼的觀察:「生命不是構築於你的夢想之上,乃是由你的選擇所組成。」

他是對的。你至今做的每一個選擇,造就了你今日的生活。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10節也給過類似的忠告,他提到「喜愛那美好的事」(1章10節)。在任何情況中,我們都有一條充滿不同選擇的軸線,可以從「很差的選擇」、「一般普通的選擇」、「好的選擇」,到「最佳的選擇」。上帝想在這條選擇軸上移動我們,超越我們的本性與衝動,讓我們一路直達「最佳的選擇」。

通常要做出最佳的選擇是很具挑戰性的,尤其是當沒有什麼人加入我們的時候。有時感覺起來,我們的慾望跟自由好像受到壓制,但如果跟從保羅的建議,你會發現有些真的很正面的效果──好比能夠誠實無過、又結滿仁義的果子(11節)。

選擇活出一個充滿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與節制(加拉太書5章22-23節)的生活,享受豐收吧!

種種必做小選擇,將影響生命路線;我們或選光明道,抑或漂泊黑暗夜。

盲目的人生


有一宗人(註:宗原文作代),咒詛父親,不給母親祝福。有一宗人,自以為清潔,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污穢。有一宗人,眼目何其高傲,眼皮也是高舉。有一宗人,牙如劍,齒如刀,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,和世間的窮乏人。(箴三十11至14)

戲笑父親,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,他的眼睛,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,為鷹雛所吃。(箴三十17)


箴言三十章10至23節,總結了智慧人對當時人間世情的觀察。在這樣的世代中,這位智者觀察到世上有幾類人:1. 不順從上一代的權威,自以為是的人。2. 不承認自己的罪過,自以為義的人。3. 因擁有財富或成就,目中無人的人。4. 握有權威或武器,不停欺壓弱者的人。

這是很多沒有神或不敬畏神的人的真實寫照。17節似乎亦是回應第一類人,基於他們不尊重上一代父母親的權威,自以為聰明,反成了愚拙。聖經形容這些人「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,為鷹雛所吃。」意思是指他們真正的問題,是缺乏正確的目光,不懂得分辨是非好歹。可見人除非認識神,否則有了錢,有了權,有了知識,有了身分和地位,不等於可以得著人生的智慧,或了解真正的生活之道。

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

悔改是痛恨罪惡,唯恐避之不及。


「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……你們要結出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。」(馬太福音3章2,8節)

醫學研究顯示,那些動過心臟繞道手術的病患,雖然都知道要改變生活方式,否則只有死路一條,但仍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改變。很典型的例子是通常在手術後的兩年裡,病人並未更改他們的生活方式。看來大部分的人寧願選擇死亡,也不願意改變。

猶如醫生為了預防猝死,向人宣導如何改變習慣來保健身體一樣,施洗約翰向人們宣講了如何從靈命上改變的信息。「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」(馬太福音3章2節)他是在為上帝統治的終極顯示──彌賽亞救主耶穌,預備道路。

悔改代表改變一個人對上帝的心智跟態度,最終這也會改變一個人的行動和決定。若是悔改,且接受基督死在十架上表達的赦罪之恩,那些人就將免於靈魂的滅亡(約翰福音3章16節)。悔改包括要以虔誠的哀慟來坦承罪惡,之後要離棄罪惡。施洗約翰當時就是呼召人們改變生活方式,以榮耀上帝的方式而活。

今天,主仍然在呼召我們悔改,並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實(馬太福音3章8節)。

悔改乃是遠離罪惡,摒棄過去所愛之罪;絕不重犯真心悔改,讓人見我為罪痛悔。

錢令人忘記神


恐怕我飽足不認祢,說:「耶和華是誰呢?」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,以致褻瀆我神的名。(箴三十9)

不少信徒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,很難不涉足證券或金融產品的買賣,投資與投機之間的界線,有時也很難劃分。但不論從事哪方面的經濟活動,這個箴言中唯一的禱告給我們一項重要的提醒:財富可以使人忘記神。就如傳道書所說:錢能叫萬事應心。」(十19)有了金錢,人就容易只靠自己,靠金錢本身,令親情冷淡,令人對神失去信靠之心。不單個人如此,甚至教會或基督教組織也如此。

金錢另一種令人忘記神的方式是使人不再顧念弟兄之情。在尼希米記中,便曾記述以色列人重建城牆後,一個令尼希米頭痛的問題,是他們當中一些社會的權貴做了違反律法中向弟兄放貸取利的事,以致有些同胞連兒女也要典賣(參尼五1至12)。人類在社會上藉經濟手段進行掠奪,令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,原是古來已有的問題。太過窮乏,固有可能鋌而走險,褻瀆主的名;但更根本的問題是,社會上富足的人能否顧念貧窮的弟兄,還是不斷只求自己的進帳更多?

世界的智慧


人類自我發展越大,就會更重追求智慧、聰明,這種聰明可以有幾方面:一、反應敏捷,話頭醒尾。二、擅於佔便宜,不斷在人身上攫取利益。三、在知識上聰明。但這些全屬世界的智慧。
  
世界的智慧是來自人的自我,乃是要誇耀自己,要爭大,與滿足自己的驕傲,炫耀自己的能力。這樣,人就會慢慢的遠離神,並且與神為敵。這樣的智慧,在神的眼中其實是愚拙的。
  
為何是愚拙呢?原來這樣的智慧是來自自我的情慾,內裏存罪惡的意念,終有一天,人必定會承受自己罪惡的結果。而且這樣的智慧都是虛妄的,是虛幻的,為要增加人的驕傲,因為萬物都是屬於神的,都是由神所賜的,故此人自我的誇耀,只是不認識自己的無知而已。
  
不要追求世界的智慧,以滿足自我的情慾,總要謙卑,細察神在萬物中的作為是何等的奇妙,就會發現神的智慧比人的智慧更超越、更清潔。

屬肉體的信徒


保羅面對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,坦白指出他們是屬肉體的,在靈裏仍是未成熟的,因為在他們中間有結黨、紛爭、嫉妒的事情出現。
  
這些事都是屬乎肉體的,乃是自我情慾的表現,當人看重自己的位置,看重自己所跟隨的是否是一個大人物,都是在表現自我。所以他們都爭說自己是屬保羅的、屬亞波羅的。
  
人都是喜歡自己與某些重要的人物拉上關係,以提高自己的身價,滿足自己虛榮的自我心態,隨之而來的,就是嫉妒與紛爭,彼此傷害所建立的關係。
  
其實,在神眼裏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,各人有當站的崗位,完成神的托負,所以不應隨從自我的情慾,抬舉任何人,以提高自己的地位,滿足自己的情慾,成為一個屬肉體的信徒,與世人沒有分別。
  
今天在教會中,仍有很多像哥林多教會屬肉體的信徒,常因自我的情慾而結黨紛爭,這樣信徒的生命就不能彼此建立。我們實應以哥林多教會引以為鑑。

產業很多


「擁有」是暢快自己的一種方式,人擁有東西越多,越會覺得自己是豐富,這種滿足自己的佔有慾,正慢慢地佔據人的心。
  
當一位少年的官跑到耶穌跟前,熱切地想得到永生,誰知耶穌卻向他提出一個似乎不合理的要求,「變賣你所有的,分給窮人,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這人擁有非常、非常多的產業,變賣一切變成一個窮人,這是他從未想過的。
  
今世有錢,來世有永生,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計劃嗎?今世可以滿足自己一切的慾望,來世也可以得到上天堂的保證。可是這只是自我的想法,自我想佔有一切,包括神在內,這是非常可怕的!
  
耶穌知道這人要與神建立密切的關係,一定要放下自我,放下一切攔阻他與神建立關係的產業。放下擁有,才能成為靈裏貧窮的人,得神自己。可惜,他的自我無法降服,仍是執他自己所擁有的,結果他就要憂憂愁愁的離開耶穌。

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師傅


現代人所追求的享受,是自我情慾的滿足,其中一種是聽覺享受。今日的高科技正在幫助人增強這些情慾。
  
保羅早已提醒提摩太,末世的時候,人會隨從自己的情慾,選擇他自己愛聽的事物。今日的人比保羅時代的人更有能力選擇自己愛聽的,無論是電台、電視,錄音帶、錄影帶、有線電視……等。不單如此,保羅更指出人會不斷偏向荒渺的言語,意思越是迷信、荒誕的事,人就越喜愛去聽,這都是暢快自己的情慾。
  
當人放縱這些情慾後,人就更厭煩純正的道理,放棄需要更多思考的事物,更拒絕那些對付自我的道理,整個生命就受到自我完全控制。
  
弟兄姊妹,你有警覺現今生活已經不知不覺地強化我們自我的情慾,漸漸你對神的話開始感到厭煩而拒絕嗎?時候已經到了,基督徒更要小心控制自我的情慾,不要只追求感官上的滿足

又吃又喝又買又賣


在主再來以先,人的自我會越來越強,終日所思想的都是為滿足自我的情慾,暢快自己的心。

耶穌在預言中指出,祂再來的時候,人的心會像挪亞和羅得時代的人一樣,都有末世現象的特徵,就是只追求享樂和自我的滿足。

一、 又吃又喝 - 人只為滿足頃刻肚腹的情慾,不會思念屬靈的事物,更不會追求生命內涵的操練。
二、 又娶又嫁 - 表明了人已經失去追求真愛,人不再重視婚姻的意義,只追求一殺那間的感覺,婚姻貶成了一種交易,而非一種盟約。
三、 又買又賣 - 人追求金錢的實利,不再重視工作的神聖,從買賣中獲取利潤,不肯付代價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物。
四、 又耕種,又蓋造 - 人追求更多物質上的享受,物質的富裕,豪華的居所都是為體貼自我的情慾。

自我的情慾可以把這一切變成了合理的包裝,使人覺得自己滿足和暢快是應當的,可是貶低了更多永恆價值的事物。

接受從人來的榮耀


自我除了可以滿足人肉體的舒暢外,也可以滿足心靈的舒暢,在自我的情慾中,虛榮心是其中一種明顯的情慾,自我陶醉於一殺那間的稱讚,處處在人中間爭奪榮耀。
  
耶穌清楚指出猶太人不能信祂的原因,就是他們在律法中想建立自己的榮耀、地位。他們研究聖經並不是真誠的,也不是謙卑的,他們都用自己的標準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文,以求達到提昇自己身份的目的,因此,他們完全看不見神的啟示,看不見猶太人的等候,如今已在他們眼前的彌賽亞。
  
「你們互相受榮耀,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,怎能信我呢?」猶太人所重視的榮耀,是來自人的自我的,他們都陶醉於無數人的美名,誰知自我的情慾越大,人背離神也越深,甚至看不見神。
  
不錯,接受人的榮耀是蠻舒服的,在人中間可以享有超然的地位,可是人若滿足自我的情慾,就會失去神的榮耀、生命的損失也就更大!

睡了


自我情慾的表現,另一種就是使自己暢快,特別是肉體上的滿足,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,甚至是終日纏繞人的生命,使人沉溺在其中而不自知。
  
耶穌在面對一個最重要的時刻,面對十字架的痛苦,這刻實在需要祂最親密的門徒的支持,與祂共渡這時刻,可惜門徒卻無法擺脫肉身的情慾 - 睡了。耶穌的心極其痛苦與失望,祂對彼得說:「你睡覺麼?不能儆醒片時麼?」
  
是的,儆醒片刻是需要運用意志力,來對抗從自我發出的種種慾念。儆醒的困難在於每一分鐘也要克服身體的困倦,使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狀態。這樣才會知道自己生命的方向,也不致敗於自我的情慾中。
  
可惜,「睡了」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滿足,不單在肉身上追求這種滿足,在靈裏也是如此。有人寧願沉睡,也不願儆醒,這都是自我的表現。人生千萬不要單追求肉體上的滿足暢快,也要不斷學習操練,生命才會有提昇!

不認主


通常一個人到了危急的關頭,就會顯露他的真我。在平安穩妥的日子,人可以誇口他多麼愛主,多麼願意為主犧牲,可見到了危難的關頭,可能卻是另一種的表達。
  
彼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,相信沒有人否認彼得是愛主的,他的坦率與真誠也成了門徒的榜樣。可是,他仍是未有對付裏面的自我,專愛自己的罪惡本性尚未淨化。當耶穌被捕以後,彼得冒生命的危險也前來打聽耶穌的消息。
  
當他被人識破他的身分後,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危險,自我的情慾就控制了他生命,昔日在主面前的豪氣不見了,在一個使女面前也否認認識耶穌,甚至最後是發咒起誓否認主,可見自我的力量何等可怕。
  
你有否曾在未信的人面前否認自己是基督徒嗎?是因為抵受不了被藐視、被排擠?你有否在家人面前否認主嗎?你有否在物慾的支配下否認主嗎?當人逃避為基督受苦,逃避未信的人攻擊,自我就控制你的生命。小心!不要因為自己而否認耶穌!

主!容我先去


跟從耶穌是一種生命的委身,無條件降服於主前,接受一切的困難。故此,這樣的要求,就成了與自我最強烈的對立。
  
當耶穌向人發出呼召:「來跟從我!」人的自我就會作出反擊。聽聽耶穌講道是好的,信耶穌也無妨,跟從耶穌就不能了,因為「自我」知道跟從耶穌是需要付上代價,也要吃苦的,所以專愛自己的心就在裏頭發動了,「自我」狡猾地說:「主!我很想跟從,不過容我先去……。」
  
「容我先去」是一個最好的藉口,有甚麼比親情更重要呢?容我先去服侍雙親,待他們死去,我才跟從耶穌吧!主,慢慢再說吧!「延遲」永遠是自我利用的最好工具。
  
耶穌說:「手扶犁向後看的,不配進神的國。」天國是不容人延誤的,也不容人的自我逃避種種的困難,他對門徒的要求是嚴格的,也是迫切的。
  
你愛自己或愛神多呢?人可以為自己付上一切,卻沒有人肯為神放下自己。

收藏自己的一切


現代人生活雖然富裕,但憂慮也越來越多,因為害怕失去,故對明天越來越沒有把握,所以積榖防饑,拚命為自己累積財富的觀念,越來越被重視。
  
殊不知這樣的想法,正是自我的表現,它在告訴你:「要好好為今生打算,生命的富足就在乎你擁有多少財富。」為此,人要不停為自己收藏一切,怎知,人曉得越愛自己反而會越傷害自己!
  
為自己打算本是好的,但不是按自我的情慾;只為肉體的享樂滿足而追求,這會引致更大的貪心,使生命耗損於無盡的情慾中。耶穌說:「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」再者沒有人能曉得自己的壽歲,所收藏的畫歸徒然。
  
自我的情慾驅使人為自己收藏一切,使自己有一種錯覺,以為自己可以控制生命的一切,而沒有倚靠神。神提醒:「無知的人哪,今夜必要你的靈魂,你所預備要歸誰呢?」今日你的生命願讓自我不斷控制,專為自己打算,還是交給神,讓祂引領呢?

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

地下寶藏


「求你開我的眼睛,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。」(詩篇119篇18節)

我在密蘇里的鄉下長大,因為美國亡命之徒詹姆士.傑西(1847-1882年)曾在這裡生活過,我跟我的朋友都深信他有在附近藏了些寶藏。我們會在林間遊蕩,夢想著能夠挖出一個鞍囊或其他寶貝。常常我們也撞見一個拿著巨斧砍木柴的老先生。幾年下來,我們看著這位神祕的「斧頭佬」,在公路上步履蹣跚地尋找著汽水罐,那對他來說就是寶貝。他撿罐子換錢,睡在破敗失修、沒有屋頂、沒有油漆的小屋,只有一只裝在棕色紙袋的水壺相伴。然而,在他死後,他的家人在他破爛不堪的家中,竟然發現儲藏有一大筆錢。

就像那個斧頭佬忽略了自己的寶貝,我們基督徒有時候也忽略了聖經的某些部分。我們忘記整本聖經都是要讓我們來使用的,也忘記聖經內的每段經文,都有它存在的用意和理由。誰會想到在利未記中藏有那麼多寶藏?在19章的短短七節經文內,上帝教導我們如何供應窮人與有殘疾的人,但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(9-10節,14節);如何有道德地經商(11、13、15節),以及如何把對祂的敬重落實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(12節)。

短短幾節經文中,就可以蘊含許許多多的寶藏。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每天研讀聖經,這一切都會是我們的!

謹守儆醒


務要謹守,警醒。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(彼前五8)

聖經清楚告訴我們,魔鬼不是任何人都吞吃的,牠乃是在遍地尋找,尋找「可以」吞吃的人,就是沒有警覺意識,沒有時刻保守神的話在心,沒有常將神擺在面前的人。好比大衛在舒適的生活中,失去了屬靈的警覺意識,再加上貪睡晚起,完全沒有親近主的時間,這樣的光景令大衛在魔鬼面前,竟然成為一個「可以」吞吃的人;相反的,約瑟雖然年輕,且身為奴隸,但他常將耶和華神擺在面前。就因神在他的右邊,以致約瑟在天天都面對可怕的試探時,仍能大聲的宣告:「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?」

神所重用的主僕王峙牧師,年輕時赴上海讀大學,同寢室的同學來自富有家庭,一住進宿舍,就想趁尚未開學前,邀室友同上夜總會玩玩。哪知他的室友王峙一住進宿舍,打完招呼,就打開行李,拿出一本聖經放在書桌上,並隨即跪下做感恩禱告。這位公子哥兒將這一切看在眼裡,心想:「這樣的人怎可能去夜總會?」是的,一個謹守儆醒的人,魔鬼便無法靠近、無法吞吃。

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
安靜禱告


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時候,耶穌起來,到曠野地方去,在那裡禱告。(可一35)

你禱告的時候,要進你的內屋,關上門,禱告你在暗中的父;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(太六6)


「天未亮」、「關上門」都是求一個「靜」,這對於追求主的旨意非常關鍵。如果畫板是搖動著的,畫家就難畫出真像來。如果求醫,你一個勁喧鬧,醫生就無法給你把脈,聽診。如果水波蕩漾,就倒映不出日月的形狀。我們信主後,主就進駐在我們心裡,我們當安靜下來,面向著主;但是,我們常常不是這樣,總是為外面的事而忙碌,被世俗的慾望所牽引。湯馬斯肯培在《效法基督》一書中說:「我們若全心注意內心的事,不被外面的事物所纏累,就能夠嘗到屬神的事的美味,和得到思想上面的事的經驗。」奧古斯丁也說過,在初信主時,他曾枉費了許多年日在外面尋找已經在他裡面的主。安靜中禱告,就能使我們直接靠裡面的靈,越過天然感官的攔阻,放下外在的追求,自己的籌劃,自己的聰明,進入與主的靈交中,用心靈敬拜神(參約四23至26),傾聽心靈深處那聖靈的聲音。

若非上帝猛烈的試煉之火,我們焉能如精金純淨。


「你從火中行過,必不被燒,火燄也不著在你身上。」(以賽亞書43章2節)

那天,我和往常一樣趕著出門,但又不想在冬天裡溼著頭髮出門吹寒風。我正納悶著,為何頭髮吹了老半天還不乾?後來答案揭曉──原來我之前為了配合姪女的需求,已把吹風機的設定從「高溫」調整成「微熱」。

我常希望生活中的每個處境,都能像調整吹風機一樣地輕易掌控。如果可以的話,我必定會挑選一個最舒適的設定,不要太冷、也不要太熱。我當然不想體驗災難的烈焰,經受不幸的高溫。但從屬靈的層面而言,「微熱」是無法成就任何事。我們接受呼召成為聖潔,聖潔的過程中免不了需要「高溫」。要聖潔就是要因著上帝分別為聖,就是遠離不潔淨、不道德的事物。上帝有時也藉著災難的熔爐來試煉我們,讓我們更加純淨。先知以賽亞說:「你從火中行過,必不被燒,火燄也不著在你身上」(以賽亞書43章2節)。他沒有說「如果」,他使用的是肯定的語氣。使徒彼得也說,有火煉的試驗臨到我們,不要以為奇怪(彼得前書4章12節)。

沒有人知道我們何時會受呼召為主赴湯蹈火,或將遭逢多麼嚴苛的考驗,但能確信的是:上帝最終的目的是用烈火潔淨我們,而非要毀壞我們。

眼前道路險惡多難,祢的恩典充沛供應;不讓惡火傷及我們,去蕪存菁煉出精金。

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

耶穌期盼成為你我的朋友


「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」(約翰福音15章14節)

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於2004年,當時是專為在校大學生所研發設計的一個網上交流平臺,現今已開放給各年齡層的使用者。最新統計顯示,Facebook的用戶目前已多達四億。每位使用者都會有自己的專屬網頁,可放入照片、個人資料。受邀加入成為朋友後,就能瀏覽對方的網頁。「加入成為朋友」代表敞開交流之門,允許對方知道你的背景、行蹤與近況;在Facebook網站上的交友行為可能是隨意為之,也可能是誠懇相待,但每份友誼都須先接受邀請才得以建立。

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告訴門徒:「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,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。我乃稱你們為朋友;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,已經都告訴你們了。」(約翰福音15章14-15節)

不謀私利、動機單純、真誠信賴才是友誼的真諦,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更是如此,基督已主動先釋出善意,為我們捨命,邀請我們去認識祂、跟隨祂。

我們是否已敞開心房,毫無保留地回應了主耶穌的友誼邀請呢?

與主同行做朋友,靈命契合相交流;何等蒙福和甘甜,耶穌祂是我益友。

愛是寬容


愛是… …不計算人的惡。(林前十三4至5)

「不計算」人的惡,就是不把人的過犯像電腦一樣計算到我們的心裡去。許多時候,假如一位弟兄或姊妹曾一次做錯了事,他們的那一件錯事就永遠存留在我們腦海中。當再次遇見他時,你就會立時記起幾年前,甚至幾十年前他所做的那一件錯事,速度甚至比電腦的反應更快。這乃是因為我們喜歡計算人的惡,永遠不饒恕人的過犯。

法國路易十二在還未登基時,有好些仇敵;登基後,他把所有過去的仇敵通通列在一張紙上,在每個名字上畫上一個十字架,有空就拿出來看。他的仇敵知道他手中有這麼一張黑名單,都甚為恐慌,深怕他重翻舊帳,於是人人自危。後來路易十二知道了,就立即宣佈赦免他們的保證,並說:「我在名字上畫了十字架,其實是在提醒自己,主已在十字架上為世人作了挽回祭,今天我當效法祂在十字架上的禱告:『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』」

當宣教士要找一個愛斯基摩語的單字去描述饒恕」時,卻要創造一個有廿四個字母、九個音節的複字,其意思是「繼續不能再去想起它」——愛是不計算人的惡,是那種「失去記憶能力」的饒恕與寬容。

生命的見證


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(太五16)

蘇格蘭著名傳道人亞蘭湯信主,是由於聽見一個黑人士兵在唱「他們釘主時你在那裡嗎?」這首詩歌。他說,不是那首歌,也不是那聲音,而是那個士兵唱歌的那種神情──他的樣子,那種真摯的表現,使我自覺自己的生活邪惡,便歸向了救主。

宋尚節牧師在《靈歷集光》有這樣的記載:福建涵江的張老姊妹,一生獨身事主,她追憶說:「我在1928年重生,參加宋博士帶領的小佈道團,由涵江到平海,有一百里的路程。我因為體弱昏倒在平海禮拜堂內,經宋博士代禱後,我方勉強跟隊到坩山等地。返回涵江時,宋博士對我講:『妳體弱,妳騎上我的馬,我牽馬護送妳回涵江。』我再三推卻,但他堅持他所說的⋯⋯他當時這謙卑愛心的行動,一直激勵我專一傳道事主的心志。」

我們基督徒的信心是藉生活言行而作美好見證,帶領更多人得救,將榮耀歸主名,是神所喜悅的。

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!──詩篇150篇6節


「我是上帝!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。」(詩篇46篇10節)

「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」(詩篇46篇10節)。這些從古代耶路撒冷的聖殿就被頌唱的歌詞,提醒我們在世的主要工作之一,就是要敬拜偉大的上帝。

一種敬拜上帝的方法,就是要思考祂的多種屬性。我們高舉祂的名,因祂是信實、全知、永恆不變的上帝。我們頌揚祂的公義、聖潔、慈愛;祂是恆久忍耐、公正無私、無窮無盡;祂是完美無懈的上帝。

我們尊崇上帝,因認知上帝的大能。祂是全能的、可親近的、公義的、測不透的、智慧的;祂是三位一體、獨立存在的上帝;在祂身上滿有榮光與憐憫,期待我們與祂親近。

另一種敬拜上帝的方法,是深思祂每個尊稱的含義。讚揚這位造物主:祂是愛、救贖主、牧者、救主和天父;祂是審判者;祂賜安慰和教誨,是自有永有、大能者上帝耶和華。

思想上帝的身分,祂是我們的盾牌、我們的山寨、我們的光、我們的力量、我們的扶持者、我們的拯救、我們的高台。

思量上帝的神性,惦記祂的名,牢記祂的身分地位。敬重、尊崇祂,榮耀、愛慕、高舉祂。將你畢生所剩的時間,都用來傳唱祂的奇妙和偉大,直到永遠!

大家同敬拜天上榮耀王,主權能,慈愛,應感謝頌揚。

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

有味的鹽


你們是世上的鹽。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它再鹹呢?以後無用,不過丟在外面,被人踐踏了。(太五13)

在中國國內休假期間,連著在兩個城市參加主日敬拜,證道主題都是基督徒要作光作鹽。講到鹽,其中有很多要點,如:哪怕海水被污染,也能曬出透明純潔的鹽;同樣,人被罪污染,但被神光照,就會純潔。鹽是表裡如一,作基督徒也該如此。

鹽在發揮用途時都不是主角,在一碟菜裡也是溶化和隱藏自己。神就是要我們作這樣平凡有味、放下自我的鹽。要想作有味的鹽得先溶化自己;要想得勝就得天天捨己,將自我釘上十字架。鹽失了味就被扔掉任人踐踏,以色列人悖逆神,就被外邦奴役。神賜人類的光、鹽哪樣不是免費的?可是人卻想方設法作交易等等。是啊,神讓我們作鹽,就是要我們不要想著去做驚天動地的事;而是平凡地溶化在日常生活中,去積極地影響周圍的人,為他們增添從神而來的「味道」。假若我們隨波逐流,與世界毫無兩樣,那我們還有何價值可言?

發脾氣不能改善易怒的脾性


「好氣的人挑啟爭端;暴怒的人多多犯罪。」(箴言29章22節)

它突然爆發,所經之地,物皆熔化。它的爆炸力之強,如同核彈爆發一般!

嗯,也許不是,但是大發脾氣的感覺很像是火山爆發,特別是針對家庭中的另一名成員時。這樣的時刻或許很快結束,但是卻會造成感情的傷害,留下苦毒的感覺。

很遺憾的是,我們經常會對最親的人,口不擇言、出口傷人。然而,即使我們感到被激怒,仍有選擇的餘地。我們是要以怒氣,還是以仁慈來回應?

聖經告訴我們要脫離苦毒和怒氣,「並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上帝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。」(以弗所書4章32節)

如果你正因長久以來的壞脾氣而掙扎,而且也傷害到你的人際關係,把你情緒中軟弱的這一部分,降服在基督的大能下(腓立比書4章13節)。請上帝赦免你失控的脾氣,並幫助你控制情緒,教導你要尊敬他人勝過自己(羅馬書12章10節)。你也需要尋求幫助,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,來處理自己強烈的情緒。

當我們真心尋求去愛他人和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,我們就能戰勝「火山式」的脾氣。CHK

祈求聖靈改變我,給我一個新希望;讓我成為和睦人,熄滅憤怒的火光。

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

傳福音吧!因為再也沒有比這更棒的消息。


「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。」(哥林多後書5章17節)

吉姆與凱芮分享福音。他告訴她:她的罪使她與聖潔的上帝隔絕。而耶穌為了拯救她而死,並且從死裡復活。凱芮不斷地提出一個不能信主的理由:「但是如果我真的接受了祂,我並不需要把這件事告訴其他人,是吧?我不想要說出去。」她說,那不符合她的個性;她不想去和別人講關於耶穌的事。

吉姆解釋,在她接受耶穌之前,並不需要作出傳福音的承諾。但是,他又說到,一旦認識主後,凱芮將成為基督世上的使者。(哥林多後書5章20節)

他們又接著談論了一會兒,凱芮承認她需要透過基督得著拯救。她懷著激動和平安的心情回到家裡。這時,有趣的事發生了,就在二十四小時內,凱芮和三個人分享了上帝在她生命中所做的事。

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18節中提到,因我們已透過耶穌與上帝和好,現在我們也有「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」。我們是他的使者,因此我們「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」(20節)。

當我們心懷感恩,我們就會想要和人們分享上帝的作為。

我愛傳揚主福音,因有多人未聞,聖經中寶貴應許:慈愛赦罪救恩。

栽於耶和華的殿中


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,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。(詩九十二14)

「好頭不如好尾」,信了主以後,讀到不少聖經人物,我覺得這句話甚有道理。

不是嗎?看看挪亞,他晚年醉酒而弄致兒子招咒詛(參創九);羅得更在晚年與女兒亂倫(參創十九);以撒也在晚年因貪吃而錯把祝福給了雅各(參創廿七)。

列王紀上十三章的老先知(參王上十三11)就因神不再用他,另外興起猶大的一個先知來他本地事奉,因而說謊欺騙神人,叫他見噬於獅子。 這些都要成為我們年紀漸長,事奉主的人的鑒戒。詩篇九十二篇中的義人,到老仍能結果子,其祕訣應在於他仍「栽於耶和華的殿中」。

是的,不論到了甚麼年紀,我們仍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。弟兄姊妹需要我們;我們也需要弟兄姊妹。小心,撒但這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離群獨處,可吞吃的人(參彼前五8)。

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

若你面對反對,也許正顯示出你做對了。


「就說:『我看見天開了,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。』」(使徒行傳7章56節)

蘇珊.波爾成年後大部分時間,除了與她暱稱小石頭的貓相伴之外,就是照顧年邁的母親,另外她也在教會唱詩。她絕非長得像超級名歌星的樣子。她參加英國才藝選秀節目,她站在臺上,還未開口唱歌之前,因為其貌不揚而受到觀眾的嘲笑。雖然面對不友善的群眾,蘇珊仍無畏地唱出美麗的歌聲,結果獲得觀眾起立熱烈地鼓掌喝采。

在初代教會時,司提反面對充滿敵意的群眾(使徒行傳6-7章)。宗教權威人士聽取假見證,控訴他說褻瀆的話(使徒行傳6章13節)。司提反用上帝話語和真理來回應,再次堅定他在基督裡的信心。他最後說:「我看見天開了,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。」(7章56節)後來,群眾就用石頭丟他(58節)。當時,耶穌正從天上觀看,祂歡迎司提反回家。

大多數基督徒不會面對這樣大的敵意。然而在壓力臨到時,我們都需要「靠主站立得穩」(腓立比書4章1節)。不管別人如何禁止或反對,我們都要大膽地為主開口。在地上為主大聲做見證,不見得總是贏得群眾的喜歡。然而,最重要的是主在天上的肯定。

興起興起為耶穌,爭戰不會久長,今日雖有干戈聲,明日凱歌高唱;忠心奮勇得勝者,必得生命冠冕,並與榮耀大君王,掌權直到永遠。

我還怕誰呢?


耶和華是我的亮光,是我的拯救,我還怕誰呢?(詩廿七1)

念高中時聽過一位牧師說:「基督徒懷著喜樂和希望瞻望未來,無須恐懼、沮喪、失望。」他舉了一個實例,令我多年不忘:「有一位少女搭乘巴士,關門時因不小心,手臂被夾斷了。她嚇呆了,在送往醫院途中就斷氣死了。醫生的診斷是:她手臂受傷原本並無生命危險,只是因為太害怕,結果給活活嚇死了… …。」

現今許多人都生活在恐懼的桎梏之下。心理學家發現病人最大的難題就是恐懼:怕自己會發狂,怕自己會自殺,怕孤獨,怕得憂鬱症,怕得老人癡呆症,怕患上癌症,怕天災人禍,怕死… …。每個人都成了「驚弓之民」!

歷世歷代以來,在困苦、試探、試煉和危機中,神總是把勇氣和安慰放在那些愛祂的人心中。各種困難都會使人心中產生恐懼,人需要神的幫助和安慰。聖經就是神的話,你若翻開聖經,必能隨時找到神搭救信靠祂的人的應許。基督徒跟不信主的人最大的分別是,我們因神的應許,心中篤定,在盼望和喜樂中瞻望未來,無須恐懼,無須沮喪,無須失望。

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

救自己的生命


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看法;一切為自己打算,已經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。在現實的世界裏,人都在竭力的保護自己,不斷地為自己打算。
  
耶穌指出:「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。」越發保護自己、為自己,最後在靈裏卻是失喪了自己。現代人太懂得救自己了。

一、 救自己脫離肉身的痛苦,追求享樂,不斷拚命滿足自己的感官需要。
二、 救自己脫離不安定,力求控制一切,人開始信任自己多於信任神。
三、 救自己脫離等候,追求即時的滿足及結果,人開始漠視永恆的事物。
四、 救自己擺脫貧窮,瘋狂地追求金錢帶來的安全感,把整個生命依靠在短暫的錢財上。
  
自我專愛自己的行為,以為是救自己,卻害了自己,靈裏的生命變得貧乏枯乾,失去了基督裏豐盛的生命,而且耗盡了生命,這有甚麼益處呢?

只體貼自己的意思


人最聰明的地方是用了不少富麗堂皇的理由,去體貼自己的意思,這是愛自己的表現。
  
當彼得聽到耶穌要受苦、受死,他就激動地起來勸主,萬不可如此!當然這是出於彼得愛主的心,可是他不明白神的計劃,他仍是以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天國的事,他與一般猶太人一樣,渴望耶穌就像大衛般,復興以色列國,成為一代偉大的君王,那麼耶穌又怎能死呢?這是人的想法!
  
彼得愛主的心,加上他對彌賽亞國度的想法,就強烈地難阻主去面對死,他無法接受神的想法,只體貼自己的意思,可是他中了撒但的詭計,撒但利用了彼得的自我難阻神的計劃,因此耶穌就嚴嚴的斥退撒但。
  
現代人的自我很強,太重視自己的意思、自己的計劃和想法,以致一直不肯順服神的心意,甚至有時因執自己的意思,不斷傷害與弟兄姊妹的關係,這都是專愛自己的表現,要小心!

萬事互相效力


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。(羅八28)

這是一節令人難以明白的奇特經文。好事叫人得益處,我們對此不會有爭論;但壞事怎也能叫我們得益處?若是如此,天下哪裡還會有因壞事臨到而走上絕路的人?!

在這經文中有兩個關鍵字:一是神」,一是「效力」。我們每天遇到的「好事」、「壞事」,原本會產生預期的結果;但現在因著「神」的介入,祂能叫「壞事」反成為我們的益處。

換句話說,神對愛祂的人都有祂美好的計劃;所以,每件臨到的個別事件,都是在祂妥善計劃中互相配合的。而「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」這應許,是以神長期的眼光來衡量的;若由人短暫的眼光看來,也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。

克理威廉(William Carey)是著名宣教士,曾往印度宣教,且翻譯了整套印度方言聖經,卻在一場意外中被火焚盡;然而,這樣大的損失卻造就了英國教會從只有少數人支持聖經翻譯工作,轉為大眾熱烈支持。的確,萬事之所以互相效力,乃因神本身就是我們人生的計劃者與執行者。萬事互相效力,互相配合,就如同醫師配合各種藥物;單獨的藥材可能對病人是有損,但配合起來便成了病人所需最好的處方。

關愛他人就是尊榮基督


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(羅馬書12章15節)

在果爾達.梅厄的一生裡,她對於人生的坎坷和成功並不陌生。身為以色列總理,她經歷許多衝突和失落,也得享成功的喜悅和以色列創國時期的勝利。當她論到喜悅和悲哀時,她說:「那些不會全心哀哭的人,也不會曉得如何歡笑。」

使徒保羅呼籲我們過一個擁有哀哭和喜樂的生活,但卻是帶有更深的涵義。在羅馬書12章15節,保羅挑戰我們超越自身的經驗,來顧及他人的需要。他說: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

如果我們只單單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喜樂,就會失去看到主的大能在他人身上行奇事的機會,因為主的心意是要透過眾人來完成祂的目的。如果我們只單單哀悼自己的損失,我們就失去對哀傷的人表現關懷的機會。

生活充滿著喜樂和悲哀,也常面對勝利和挫敗。但是我們擁有這樣的特權:就是在他人需要的時刻給予關懷,使我們一起經歷上帝的恩典。不要錯失良機!

求主給我心敏銳,看見人們悲傷淚;讓我彰顯祢慈愛,同他哀哭表安慰。

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

只愛自己所愛


自我的表現,除了高抬自己外,還有是專愛自己。自從人犯罪墮落後,人的愛已經被扭曲,人的愛都是自我中心的。
  
自我的強大力量,會使人只愛自己所愛的,無論是人或萬物,這樣的愛都是帶利益的,對自己有利,或能令自己快樂的,就會愛上,甚至這種愛是帶佔有性的。因此,在這慾望之下,人是不容易愛神的,因為神的愛是純潔的,不帶有任何利益,同時祂要求人的生命要改變,這改變往往是要經歷很深的痛苦和付上代價的。
  
因此,人就竭力去愛自己所愛的,逃避面對神,但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,「人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姐妹、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人在自我的控制下,都在逃避神的呼召,「奉獻自己所愛的?為主犧牲殉道?」,「主阿!有需要嗎?」,「主阿,真的是這樣要求嗎?」我們數盡千百個理由解釋;最後仍是自我控制一切,生命仍是不快樂!

父母的言行教導,將影響孩子將來的品格。


在第一批太空人之中,有很多曾經當過童子軍。童子軍的活動能讓男孩們的想像力充分發揮,也能培養男孩們的自律以達到目標──即使那意味著到達星球。

1969年7月20日,童子軍正忙碌地舉行慶祝集會。在集會中,童子軍們興奮地聽到前老鷹童子軍,尼爾•阿姆斯壯從外太空傳來的問候。阿姆斯壯曾經是他們當中的一員,這位長大了的童子軍,終於讓自己的美夢成真!

從某種角度而言,基督徒家庭很像是充滿慈愛與屬靈的童子軍營地。聖經鼓勵父母要在家裡,為孩子提供正面的成長環境。聖經要求父母要「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」(以弗所書6章4節)。「養育」指的是提供資源使得他們身體、精神和靈性的需要上得著滋養;「教訓」包含孩子成長的各個層面;「警戒」是說明要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,用最恰當的字句來給予引導。

讓我們努力使我們的家,成為一個愛與紀律並行的地方,好讓我們的孩子能發揮出所有的潛能,來榮耀上帝。

天父擁有的幼苗,充滿希望和潛能;當教育培養他們,成為主喜悅之人。

面對誹謗


麻雀往來,燕子翻飛;這樣,無故的咒詛,也必不臨到。(箴廿六2)

計志文牧師有一篇短文故事「面對誹謗」值得一讀:一位哲學大師曾一度遭到一個狂徒的嫉妒和謾罵,對此,大師一直心平氣和,沉默不語。一天,那人罵累了,大師笑著走過去問:「朋友,當一個人送東西給你,你不接受,那麼這東西是屬於誰的呢?」這人不加思索地回答:「當然是送的人自己的了。」大師說:「那就對了,到今天為止,你一直在罵,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,那謾罵不是屬於你自己了嗎?」那人啞口無言,此後再也不罵了。

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爭吵、謾罵、誹謗等等;而我們的本能常常是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。這樣,我們得到甚麼呢?那就是爭吵升級,拳腳相加,冤冤相報。是不是要裝聾作啞?這樣不是吃虧了?如果真能做到這樣,也不失為聰明之舉。別人冒犯你,甚至是嚴重傷害你,主卻要求我們不要以惡報惡,這樣能磨練出我們的饒恕和愛心。如此一來,是不是惡人更有恃無恐去為非作歹了?絕不是。「不要以惡報惡… …不要自己伸冤,寧可讓步,聽憑主怒… …主說: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』」(羅十二17至19)